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大额贷款、超前消费已成常态,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目光不再局限于银行,转而投向更高收益、更低门槛的其他投融资渠道,例如民间投融资机构、互联网平台等。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这些机构、平台的约束力度不足,加之此类机构平台多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监管。近年来国内爆发的“E租宝”、“善林系”等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就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于现有的司法资源有限,且此类案件往往涉及大量的财务资料,导致公检法机关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日益频发的非法集资案件。为了加快案件侦查效率,司法会计鉴定应运而生且逐渐被广泛认同,但现阶段学术界对司法会计鉴定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构建司法会计鉴定基本理论的层面,而鲜有学者通过实例的方式探讨司法会计鉴定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如何展开。基于此,本文通过自身全程参与鉴定的一个实际案例探讨非法集资案司法会计鉴定的策略运用,以期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在阐述了目前我国非法集资案件现状并梳理完理论基础后,以一起实例案件详细分析了非法集资案司法会计鉴定的策略运用,包括主要业务分析、鉴定方法及思路的制定、鉴定流程实施等内容,在分析过程中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实习经历和现有文献,对此类案件鉴定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总结出五类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分工独立、缺乏沟通、检材缺失、鉴定方法局限以及鉴定意见证据力不足导致的相应问题。文章对此五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并从本案例中得到启示,针对司法会计鉴定在此类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司法会计鉴定人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