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偶联反应的机理研究——及2-芳基苯并呋喃类似物的合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催化芳基碳-碳键和碳-杂键的形成一直是化学合成方法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对于此类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合成上,然而对于反应微观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反应、拓宽实验思路。本文第二、三章分别选取了两类偶联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反应微观机理的研究,加深对反应的理解,并为类似的偶联反应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第二章研究的是N-(邻氯苯基)苯甲酰胺在CuX(X=I、Br)催化下的分子内O-芳基化反应机理。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优化了反应过程中所有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通过能量和振动分析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比较了两种不同铜盐催化剂CuI和CuBr的催化活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反应路径和反应的控制步骤完全相同,在CuBr催化下标题化合物控制步骤的活化能比在CuI催化下的低,证明了CuBr的催化活性要比CuI的高一些,与实验结果一致。   本文第三章研究的是InCl3催化的芳香醇和TosMIC反应机理。我们采用了如上相同的方法研究InCl3催化的芳香醇和TosMIC的C-C偶联反应的微观机制。并且同无催化剂参与反应的反应机制做了对比,讨论了InCl3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在芳香醇和TosMIC的C-C偶联反应中InCl3是一种高效催化剂:与无催化剂参与相比,InCl3参与催化的反应的控制步骤活化能减少了339.55kJ·mol-1。所得结论与PalakodetyRadhaKrishna等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在实验应用方面,也就是本文的第四章,我们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碳键、碳-杂键偶联反应(主要是McMurry反应和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了几个2-芳基苯并[b]呋喃类似物。2-芳基苯并[b]呋喃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特有的苯并呋喃骨架,使得其对雌激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我们主要采用各种醛、取代苯酚为原料,通过偶联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构建苯并呋喃环。今后的工作将是合成更多不同位次不同取代基的2-芳基苯并[b]呋喃类似物,并对它们进行生物活性测试,以期发现活性更好的小分子,进一步阐明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促雌激素活性构效关系。  
其他文献
本论文运用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的构筑策略,选用2-氰基吡啶衍生物为新型有机配体,在适当的条件下与金属离子组装制备出结构新颖的金属超分子配合物。重点研究了这类配体的结构、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是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分析法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检测、线性范围宽、使用面广等特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环境和药物等众多科学分析领域。本论文合成了Ag@Au、聚酰胺胺-胶体金(PAMAM-AuNPs)、氧化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GO-
近年来,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氢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氢气爆炸危险性高,因此开发一种高灵敏度的氢传感装置是耽误之急。本文采用AAO模板法成功制备了Pd-Pt纳米合金材料,
近年来,白光LED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无污染和响应速度快等众多优点,使该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产业化的白光LED用荧光粉有发
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磁性复合粒子,它具有尺寸较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生物相容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