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属树木的蛀干害虫,是我国松材线虫传播扩散的主要媒介昆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 etWu),是目前防治中常用的一种天牛体外寄生蜂。本实验室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和Y型嗅觉仪的选择性实验研究了松褐天牛幼虫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对管氏肿腿蜂搜索行为的影响,从化学生态学角度对管氏肿腿蜂搜索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松褐天牛幼虫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对不同时期松褐天牛幼虫挥发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挥发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呈规律性变化,即越冬时期少,生长和蜕皮前期多。幼虫挥发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65.76%),芳香族化合物(16.37%),醇(18.2%)和醛(16.05%),饲料粪便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醇(59.83%),有机酸(29.91%)和酯类(10.33%),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共同点是都含有冰片醇。
管氏肿腿蜂对不同气味源的选择性利用Y臂嗅觉仪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幼虫饲料粪便混合物和饲料的行为反应。松褐天牛幼虫对管氏肿腿蜂有显著吸引作用,当饲料粪便混合物存在时,管氏肿腿蜂极显著的选择幼虫。饲料粪便混合物与饲料,饲料粪便混合物和空气,饲料与空气,对管氏肿腿蜂的选择行为无影响,表明管氏肿腿蜂可以利用挥发物区分松褐天牛幼虫及其生境,并利用生境信息更有效的寻找寄主。用剖木所得蛀屑测定时选择趋势相同,证明饲料对松褐天牛挥发物的影响不明显。
经历对管氏肿腿蜂搜索行为的影响有蛀屑气味经历和幼虫气味经历的管氏肿腿蜂选择率高于无经历管氏肿腿蜂,但无经历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高于有经历蜂。用青杨天牛(Soperdapopulnea L.)和黄粉甲蛹(Tenebrio molitor L.)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对两种寄主的选择性无差异。黄粉甲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对不同气味源的选择性与青杨天牛繁殖肿腿蜂的选择性一致,但当饲料粪便混合物与松褐天牛共存时,青杨天牛繁殖的管氏肿腿蜂选择性和选择率都高于黄粉甲蛹繁殖的管氏肿腿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