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功能方面,更体现在其政治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上。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是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和产生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红色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红色教育的正外部性的特性,以及具有严肃的政治属性,其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规划、保护、投资、宣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功能方面,更体现在其政治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上。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是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和产生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红色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红色教育的正外部性的特性,以及具有严肃的政治属性,其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规划、保护、投资、宣传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红色旅游,其政治性、社会性、教育性活动同样需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并引导协同其他市场主体的力量参与到红色旅游的发展中来。总之,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的关注点是红色旅游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以地方政府职能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厘清红色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全州县红色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据此提出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研究表明,全州县在红色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着不足: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监管薄弱、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借鉴学者已有的研究结果,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有效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全州县红色旅游发展的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振民心、维护社会公正良知、引领社会公秩良俗、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慈善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慈善历史、慈善思想、慈善文化等方面,近年来则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问题。但关注点主要放在江浙一带慈善家身上,而对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的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仅在一些著作的某些章节中稍有提及,专门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2020年12月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彻底摆脱贫困问题,在防止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成果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城市人口的贫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并不是所有社会参与者都是可以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有一部分群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研究对农村教师的福利展开探讨,本研究中的教师福利是职业福利和社会福利的集合,在福利社会学的概念中,社会福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福利供给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农村教师福利的研究,通过为他们提供福利,有效满足其福利需求,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助力农村的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于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和衔接。本文基于资产建设研究的视角,以T镇为研究对象,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以资产建设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法,依据村级资产匮乏程度和脱贫户家庭资产贫困状况两个层面,从自然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5个方面着手研究T镇脱贫户资产建设状况,探讨“后
本文以《广州市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穗教发〔2018〕25号文件为研究起点,主要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论文材料。通过介绍广州市老年教育从1984年起步至今的发展,描述了广州市老年教育规划开展的情况,着重分析广州市老年教育政策执行时各政府部门不同执行位置和执行角色所形成的组织架构以及该架构的运行特点,以及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是如何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心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实行乡村建设方案,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飞速,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经济中重要的组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出台,对乡村振兴战略又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工作。其中,农村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地方产业兴旺、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既有利于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又顺应了中国特色社
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作为基础教育服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业已成为国内学界乃至全球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之一。政府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是提高学前教育供给效率和质量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应然之举。从时间线索来看,我国“政府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溯源于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近十年来,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大量的政策文件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由此带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既要厚植德治基础,加强村民自治,增强法治,也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同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还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借力。碑刻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集艺术、文学、历史于一体,汇适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是最常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凝聚着先辈智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乡村治理思想。
吸毒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吸毒人员不仅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和病人。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是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责。然而,强制隔离戒毒难以避免“高羁押率”与“高复吸率”的双重困扰。为此,在强制隔离戒毒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戒毒管理方式成为当务之急。文化戒毒作为政府在强制戒断戒毒方式上的创新,其要旨在于通过戒毒场所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戒毒场所氛围,挖掘传统优秀文化的道德感化作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