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建立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培养儿童“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句子作为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受儿童句法水平的影响。以往研究多以语句长度、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复杂性以及类型差别衡量儿童的句法水平。而学前听力障碍儿童受其听力损伤的影响,无法如普通儿童一般正常地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阻碍了他们语言学习和获得,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性的教育。已有研究表明句法影响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研究结论多集中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句法错误,对其使用的句子结构的具体描述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词汇水平作为匹配条件选取了听力障碍儿童(平均年龄为63个月)与普通儿童(平均年龄58个月)各30名作为被试,并通过三种情境收集被试儿童的语料,在转录编码后对其语句长度、句子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听力障碍儿童的句法偏误。研究发现:(1)听力障碍儿童的句子含词量及句法水平均低于普通儿童。(2)听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句型及修饰句的使用比例上差别不大,但整体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及复杂性弱于后者,主要呈现为:?听力障碍儿童多使用与情境相关的不完整句;?听力障碍儿童的复句使用量少,关联词使用有误;?听力障碍儿童的句子修饰语种类简单且重复。(3)听力障碍儿童的句法易出错,且自我修正的表现较少。基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句法特征,研究者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词汇运用能力,在互动型语言环境中促进其句长的发展。(2)鼓励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完整表达,重点加强其对复杂句的学习与强化。(3)丰富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经验,增进其对句法规则的内化及修饰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