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是基于力的设计方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该方法是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单一设防目标的,虽然在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破坏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却不能在强震或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是基于力的设计方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该方法是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单一设防目标的,虽然在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破坏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却不能在强震或中震中有效控制地震造成的损失。因此,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本文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对这种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5片高性能混凝土矩形截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剪力墙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及破坏过程;绘制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分析了试件的延性、承载力以及影响抗震性能的因素。(2)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于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为了与我国规范采用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计相对应,本文将结构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生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在满足性能目标的前提下,对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设计。(3)对剪力墙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根据41片混凝土剪力墙受剪性能试验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适合不同计算模型的剪力墙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所提公式的可靠度和拟合效果均好于现行规范公式,可供修订规范时参考。
其他文献
开合屋盖结构是在很短时间内部分或全部屋盖结构可以移动或开合的结构。与传统的结构形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存在运动状态,由此引起被动碰撞所产生的结构反应往往比地震
本文采用了将动态增量法与B-R准则相结合的动力稳定分析方法,此方法之前主要应用于框架结构,在通过简单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之后,本文将其引入到联方型单层网壳和弦支穹顶结
本文系统分析紫坪铺等大型水利工程中地下洞室开挖过程的现场监测成果,研究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围岩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形规律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系统的数值仿真试验,探讨
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等特点,是当今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20876035)及湖北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的支持,对聚羧酸系超塑化剂的合成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合成及其相关性能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合成及减水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针对我国聚羧酸系超塑化剂目前的发展现状、原料来源等问题,选取了丙
钢异形柱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具有独特的优点,其能有效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且平面布置灵活,符合国家建筑结构产业化的政策,是国家优先开发和应用的重点推广项目。目前,不论
开合屋盖结构是一种崭新的结构形式,移动屋盖结构的实现是把一个完整的屋顶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成几个可动和固定单元,采用适当的机械技术,使可动单元能够按照预期的轨迹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建立框架结构、单肢摇摆墙结构、双肢摇摆墙结构以及双肢剪力墙结构模型,并对所建立的结构模型进行了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简化计算分
桩网复合地基主要有路堤填料、加筋垫层、加固区和下卧持力层四部分组成,其工作机理十分复杂。本文首先分别对四部分的工作形状进行分析,建立各自的力学模型及其基本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