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和专家问卷调研,探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进一步揭示中医证候要素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辨证准确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1)对符合要求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数统计。(2)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挖掘专家经验,按照“平均序数”方法将各证候要素的诊断指标进行排序,建立了基于专家经验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证候诊断量表。结果:(1)文献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最常见的4种证候依次是气虚血瘀证、肾虚痰瘀互阻证、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可覆盖大多数病例。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脑、肾、肝、脾;(2)通过专家问卷确定以下15种证候要素:实性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滞、寒凝、腑实、肝阳上亢、风痰、湿;虚性证候要素:气虚、阳虚、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虚。其中,实性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滞、腑实、寒凝为主;虚性证候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肝阴虚、肾阴虚、脾虚为主要证候要素。结论:文献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证候要素是有限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证候要素组合中,单因素证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双因素证以气虚+血瘀最多,其次为血瘀+痰浊;三因素证以气虚+血瘀+痰浊最多,其次为肾虚+血瘀+痰浊。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形式反映了证候要素之间存在关联。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