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以国土资源大调查子课题《中上扬子及油气远景区重磁电剖面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译》(项目编号:1212011220750-03)为依托,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单一物探方法难以取得高质量的资料,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勘探精度要求,且各种物探方法均存在局限性等问题,提出以综合物探法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实践与认识。以理论研究入手,通过综合物探方法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充分说明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在大量搜集阅读资料基础上,阐述了重、磁、大地电磁法的理论基础与各物探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再以武隆以东地区地质构造研究为例,根据武研究区及邻区岩石物性参数为基础,通过理论地质模型正反演,提取典型地质构造物探异常特征。最后,以研究区重磁电综合物探资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对武隆以东地区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综合物探资料分析与解释的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与成果:1.以综合物探方法理论研究入手,推导相关理论公式,研究重、磁、电勘探的方法与技术。论证综合物探法在复杂地质构造地区,可以利用不同勘探方法的优势与劣势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多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解释与正反演分析是提高勘探效率的有效方法。2.建立构造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正反演结果,进行构造异常对比分析。总结典型构造,包括褶皱与断层的异常特征以及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展布,为综合解释提供构造判断依据。3.整合分析研究区重、磁、电物性参数资料,总结武隆以东地区地层重、磁、电特征。将研究区地下划分为5套电性层,并提出其重、磁、电物性特征,为综合物探解释工作明确地球物理前提。4.对武隆以东地区重、磁、电剖面异常定性分析解释。根据地质、岩性参数等资料初步推断了异常成因。建立初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通过异常特征分析与简单构造、断层模型综合物探异常特征,对研究区进行物探综合分析,将模型正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通过不断修改,确定了最终地质解释模型。5.综合物探反演结果、地质资料与地质解释模型,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最终得出了研究区地层展布、构造形态特征、断裂展布等空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