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是唇形科(Labiatae)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药食物品之一(张洪等,2006)。紫苏的主要药用器官是叶片(于长青等,2008)。本文主要讨论了外地紫苏品种在湖北黄冈种植后的差异,参照不同用途叶用紫苏的评价标准,通过其生长状况、农艺性状的比较及不同生育期紫苏叶中主要有效成分(β-胡萝卜素、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变化,最终确定不同用途(食用和药用)优质叶用紫苏的最优品种及最佳采收时间,为紫苏叶片在实际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本试验先后种植了7个从外地引进的紫苏优良品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初步筛选出了四个适应本地生长的相对优良品种:重庆丰都的P11-1、甘肃庆阳的P11-2、湖北英山的P11-7、河北保定的P11-3。进一步比较各项农艺性状指标(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片特点),得到四个品系紫苏试材叶片产量均较高,每株叶片数在291-487之间,确定四个品系紫苏试材均可做为最具前景的食用及药用紫苏品种选择。并通过感官品质评定(叶片外观、颜色、香味、嫩度),综合得分均不高,在75-85之间,因此做为食用紫苏品种的选择,甘肃庆阳的P11-2为最佳,重庆丰都的P11-1及湖北英山的P11-7次之,河北保定的P11-3最差。2.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总黄酮含量均很丰富,最高分别达到了4.32mg/g、62mg/g,比较了三个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落叶期),其含量均相差很大,从营养生长期到开花期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大,往后急剧下降(除湖北英山的P11-7下降幅度不大外),而总黄酮含量从营养生长期到开花期急剧上升,往后变化不大,因此确定开花期为收获叶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时期,而后两个时期为收获总黄酮的最佳时期3.经过气质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品种及采收时间是影响苏叶挥发油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含量相关较大,组成成分也各有偏重。各个品系紫苏试材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均表明,开花期含油量最大。若以特征成分紫苏醛为紫苏质量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中的四个品系紫苏试材均不算优良食用紫苏品种。而作为药用紫苏,四个品系紫苏试材挥发油中石竹烯含量均较多,来自重庆丰都的P11-1最多为19.84%,其次为河北保定的P11-3,为19.77%,甘肃庆阳的P11-2及湖北英山的P11-7含量相对较少,为10.38%、8.42%。而四个品系紫苏试材挥发油中,仅来自重庆丰都的P11-1含有芹菜脑,为4.5%。因此,可考虑将此四个品系紫苏试材列为药用紫苏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其中重庆丰都的P11-1及河北保定的P11-3更优。对重庆丰都P11-1紫苏试材三个生育期挥发油中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石竹烯及芹菜脑的含量也随着植株的生长快速增加。因此,针对石竹烯及芹菜脑两种药理成分进行相关药用紫苏开发时,视落叶期为最佳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