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以问题疫苗事件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多次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对网络空间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极大考验着政府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然而,现实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舆情治理效果不佳,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网络谣言扩散、社会情绪恐慌、政府公信力下降等。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亟待深入。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发展创新,网络论坛、博客等逐渐式微,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则快速普及,成为网民互动交流、表达情绪、发表意见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发源地和影响网络舆情走势的重要因素,网络舆论的勃发及反转都在这里充分体现。然而,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治理的主动性不足,经常是舆情事件发生后才被动开展治理;舆情预警和舆情应对能力存在一定短板,受到网民诟病;在面对突发事件舆情时,未能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开展舆情治理工作;未将网络舆情治理融入对行业、对网络平台的日常监管中等。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政府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重视不足、网络舆情治理规制不健全、政府部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干部队伍网络素养亟待提高等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案例分析、访谈为主要研究手段,以2016年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和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分析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演变中的影响,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探讨政府部门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网络舆情预警、网络舆情引导、构建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加强网络自律与他律建设等方面提出治理策略。
其他文献
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是当前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在促进教育公平以及保障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方面,采取教师流动政策的举措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形成共识。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师流动政策分析,可以看到教师流动能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结合教育发展水平情况对教师资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转化的能力高速推进,持续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在对社会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的现象屡见不鲜,问题十分突出。一直以来,政府部门积极探索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效方法,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治理措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任务繁重及工作难度系数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以广州市P区农民工法律援助所遇维权问题为例,从社会治
学位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16年的15个试点城市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险试点工作,广州市是广东省唯一的长护险试点城市。2017年长护险作为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以长护险机构模式和长护险居家模式试行。在长护险未试点前我国多个城市结合自身的情况已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广州较早探索的家庭病床、老年护理专区模式两种旧模式目前也在同时实行。当前,广州市新旧四种模式并行,旧模式
学位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医疗服务模式。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20年要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双向转诊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而“向下转诊”是双向转诊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是双向转诊发挥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因征地分红、土地承包合同及集体经济管理而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行政调解作为国家行政服务于社会的一部分,乡镇政府不仅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解决纠纷,而且还可以考虑社会
学位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以及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税方案经过多次调整,税率征收基准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9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简政减税降负措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为新一轮个税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在众多税种中,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优势最为突出,被公认是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有效抓手。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极具国民性、充分反映税收法定原则的主税种,它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仅次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国内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随着我国国民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国民也日益关注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管理。但是,由于国内居民收入来源、收入形式日益多样化,偷逃个税的手段方法日益隐蔽,加上基层税务机关存在组织机构不合理、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个人税收管理系统、自然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以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重点研究方向。一直以来,由于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复杂、治理方式交织等因素,我国乡村治理呈现出规范性与乡土性交融,传统性与现代性共生,稳定性与变动性并存等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地方性特点。本文以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与乡村法治结合机制为研究方向,选取肇庆市Y村这一乡村治理典型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
学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提出,为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指引了方向。检察机关是宪法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由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以强化起诉力度,具有维护司法公正、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补充强化环境政策的价值和功能。“公益诉讼一小步,环境保护一大步。”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创新机制,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发挥着其他机关和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部分介绍了此
当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环境持续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如今社会各界关注的不仅仅是发展的速度,更看重的是发展的质量,更聚焦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公众对生态环境变得更为敏感,更积极参与其中,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上海反对PX项目事件、黑龙江大庆反对忠旺铝加工厂事件、广东清远飞来峡再生资源项目事件等等,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