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感谢言语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首先对感谢作了定义:人们对过去或将来的受惠行为通过语言真诚地表达感激的一种行为。基于这个定义,我们从《红楼梦》中找出了173条感谢语。围绕这些语料,我们主要研究了:《红楼梦》中直接感谢语的话语特征、表现形式、语境特征、语用策略、语用功能、社会参数对语用策略的影响、文化特征、性别特征。通过研究发现:1)直接感谢语中表达感谢的“中心”词包括“感激”、“多谢”、“谢”、“感谢”、“磕头”、“感戴”、“拜谢”;2)感谢语主要有7种表现形式: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否定句、疑问句、假设句、祈使句;3)人们在5种情景下需表达感谢:得到帮助、得到支持、感到好意、拒绝好意、得到体凉或理解;4)使用10种语用策略:报答、道歉、表示关心、赞扬、承诺、责备、表示亲密、表示幸运、奉承、安慰;5)感谢有7种语用功能:表达感激、显示礼仪、加强对方好感、调整双方距离、满足对方心理、委婉拒绝、请求;6)权力、社会距离、事情的难易度等社会参数对感谢策略有很大影响,如位高者很少或从不直接表达感谢、只有社会地位低或所需(接受)帮助的强加性很强,人们才会采用辅助磕头的方式表达感谢;甚至既使两人社会地位悬殊,但如果两人社会距离近,感谢策略也会有所改变。此外还发现,在《红楼梦》中,感谢语也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性别特征,如当时在封建社会时期表现迷信的“阿弥陀佛”、表现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磕头”、“赏”、人的赠与等,这些感谢语在现今社会已经消失或很少再有人使用。同时研究还发现《红楼梦》中感谢语所体现的一些性别特征:因为女性的社会从属地位,她们多使用一些含有表惊讶和礼貌的句型,并多用夸张和感叹来表达她们的感谢。本文所做的研究一方面从汉语和文化角度丰富了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生活中对感谢语的使用提供了指导。诚然,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例如我们没有对间接感谢的话语特征做出研究;判定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还不很准确。今后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数据来源,延伸研究一些中晚清时期的作品中的感谢言语行为,比较清朝时期与当今社会的感谢言语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