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收集203例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观察动脉硬化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2.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三病科住院患者,203例符合动脉硬化性疾病诊断的患者,采集其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数据,做相关统计学处理。分析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所得结果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选用Pearson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个样本之间比较,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选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选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用Spearman相关系数,不服从正态分布用Kendall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结果:1.在203例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中:男性98例占48.3%,女性105例占51.7%。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70-79岁之间,所占比例为35.5%,其次为50-59岁之间,比例为20.2%,依次为60-69岁之间,比例为19.7%,大于80岁比例为13.3%,40-49岁之间为10.3%,30-39岁之间比例为1%。2.本研究中不同中医证素在性别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性(P>0.05),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合并相关慢性血管疾病中高血压病频数最高,其次为脑梗死、高脂血症;PWV、ABI在各组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初步分析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病位证素分布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经络、心、肾、肺、胃、脾;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经络、心、肝、肾、肺、脾、胃,且经络积分高于心、肝、肾、肺、胃(P<0.05);心积分高于肾、肺、胃(P<0.05);肝积分高于肾、肺、胃(P<0.05)。实证证素分布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动风、瘀、气滞、阳亢、热;实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痰、动风、湿、瘀、阳亢、气滞、热,其中痰与动风积分无明显差异,湿与动风积分无明显差异,且痰、湿、动风积分分别高于瘀、气滞、阳亢、热积分(P<0.05)。虚证证素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虚证证素分布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虚证证素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且阴虚积分明显高于气虚、血虚、阳虚(P<0.05)。4. PWV-ABI相关因素简单相关分析:PWV值与年龄、性别、吸烟、臂收缩压、踝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 ABI值与年龄、臂收缩压呈负相关(P<0.01),与踝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5.本研究初步探讨中医证素在PWV-ABI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分析:不同中医证素在PWV-ABI中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素与PWV-ABI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1.动脉硬化可累及心、脑、肾、下肢等全身血管,可导致多种相关血管疾病,探讨其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可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2.经络、心、肝在动脉硬化性疾病病位证素中比较突出,在实证证素中痰、湿、动风是主要致病因素,虚证证素中多以阴虚居多,虚实夹杂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3.年龄、性别、吸烟及收缩压是PWV的显著因素,年龄、臂收缩压、踝血压是影响ABI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于高龄人群应常规检测PWV-ABI,了解其血管状况及潜在的危险性。4.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动脉硬化的无创评价指标,但其与中医证素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