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大增。相应的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大学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不同也表现在自我动机方面。自我动机对个体的心理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当中。自我动机有意无意的激发、引导、维持着有关自我的所有心理与行为活动。文章认为,自我增强是自我动机中被广泛重视的一种,是由自我价值感和能力感激发,维护个体自尊感,使个体指向更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一种自我动机,并由此引发的各种行为。文章将其分为动机型自我增强和策略型自我增强。经过自编的高职生自我增强问卷、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基于“关系情景”的自我增强等三项研究,逐步探讨高职生自我增强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增强的关系。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高职生普遍存在自我增强,但在各维度上又表现不同。在优于平均、不切实际乐观、自我服务偏向等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二、自尊类型不同,会对个体的自我增强动机产生影响。相对于高自尊者而言,低自尊者的动机型自我增强与高自尊者有差异,但在策略型自我增强上没有差异。结论三、在不同的“关系情景”下,个体会采取不同的自我增强策略。亲密关系和集体情景下,当任务成功时,个体以社会认可的方式,通过增强亲密他人,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当任务受阻或失败时,个体采取自我贬损、责任扩散来维护自尊。在个体情景中,无论成功与否,个体所采取的策略更接近于个体的动机型自我增强,也即无论成功与否,个体都倾向于为增强自尊、验证自我而采取行动。结论四、高职生通过增强亲密他人达到自强自我的目的,这种增强行为在评价相关权威(班主任)时,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