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构成基本定义和中国花鸟画发展脉络做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图式特征,进而研究了西方构成对当代工笔花鸟画产生的诸方面影响。本文阐述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在其作品中如何将传统构图与现代构成相结合的法则及案例。构成不仅是一种造型手段,更是一种经营画面的理念,我们通常认为,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构成形式源自于西方现代设计,其实这种理念与传统中国绘画艺术是相通互融的。早期花鸟画始于人物画,处于人物画的辅助地位,至唐朝独立成科,于北宋之后臻于完美。传统中国画十分注重画面的章法,讲究点、线、面、黑、白、灰的布局以及疏密关系等,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构成要义及理论著作,如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提出了“六法论”,其中“经营位置”已成为中国绘画重要的构图理论法则。唐代张彦远则更是在《论画六法》中将构图提到“画之总要”的地位。自20世纪以来,艺术家们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尤其在将构成理念与传统工笔画相结合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花鸟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诚然,我们将西方构成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进行重组与融合的过程还处在探索和实验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引西益中、借古开今”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它将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画,提高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活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做更深入的探究和收集创作素材,笔者曾亲身到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和家乡小镇分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实地考察和写生,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