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活力营造的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b6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城市的活力,提高城市的品位,一直是众多学者们努力探讨的课题。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基于城市活力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现代城市住区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住区中的人本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等综合品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住区活力展开研究,使住区建设能够更加从人的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论文关注城市住区物质环境、居住的社会关系、文化的继承,从人的行为与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居住者的理想的居住环境的人文特征与实质内容,寻求人——环境一一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文对城市住区活力的研究,着重在建立人与空间的交融、空间与空间的互动。首先,论文在对“活力”相关内涵的解析以及对“住区活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分析了城市住区活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其次,通过现场调研,从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印象组织规律上加以分析,研究住区活力的物质规划要素和精神规划要素,分析了规划要素的特征,并且总结了规划要素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落实到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中,提出了营造城市住区活力的相应原则,总结出规划框架,对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规划策略做出全面阐述:结合规划设计实例,探索“调研——策划——规划”的城市住区活力营造的规划策略,为今后我国城市住区活力营造的规划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与之相伴的地产开发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活跃。沿海地区及海岛的大规模建设,使“海岛开发”这个词炙手可热。虽然海岛拥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开发价
多年以来,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的住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由于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了很多的低收入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收入偏低,居住条件较差。建造低收入者住宅,有
随着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追求节能、舒适、健康、高效的住宅室内热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在寒冷地区,为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居民自发地将阳台封闭或者在设计
居住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空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居住空间建设也是城市土地的主要利用方
经济型连锁酒店是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酒店建筑类型,可以把它看作是酒店建筑类型的有益的补充和完善。经济型连锁酒店不属于星级酒店的评定等级体系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它是城市在自身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的过程中,城乡要素逐渐过渡、彼此渗透、功能互补而形成的特殊区域,具有明
本文从高效与节约的视角出发,对小型多层周边式街坊与大型多层行列式小区两种不同空间类型进行对比调研,选取上海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两组实例(三角地与同济新村、安亭新镇与
2005年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第十五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古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在不断变化的城镇和自然景观中的文化遗产保护”。①这一议题正视了今天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
为应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科技园区。高科技园区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
乡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不同于城市的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城乡之间文化等交流日趋频繁,诸多城市因素浸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