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抗辩权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in22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各国法律都对赠与人利益的保护作出了特殊规定,穷困抗辩权正是优待赠与人的具体表现。我国合同法195条对此加以规定。这无疑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由于其规定比较简单,可操作性不强,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纠纷。同时国内学术界对穷困抗辩权缺乏全面的研究,大都囿于穷困抗辩权的个别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立足于民法基本理论,运用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穷困抗辩权的相关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穷困抗辩权制度有所帮助。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穷困抗辩权的一般理论,包括概念、性质和理论基础。通过比较中外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学术观点,指出我国穷困抗辩权的性质为抗辩权,其理论基础为民法的公平原则、情势变更原则和赠与合同的无偿性,以便为后面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对穷困抗辩权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细究法条,阐述穷困抗辩权的具体适用条件。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空白,在借鉴他国经验,立足我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纯粹经济损失问题是近年来比较法上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问题,但是在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立法中亦没有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规定,在我国尚属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但
随着北京水资源的紧缺,城区雨洪利用成为水务工作的重点。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建设城区雨洪利用工程,运用多种洪水调度方式,对雨洪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尽可能蓄滞
在传统社会,由于信息流通并不顺畅,保护个人隐私不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使得公民的网络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