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码及其在P2P内容分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P2P内容分发网络中,参与文件下载与共享的用户节点(peer)随机加入,以及下载过程中和下载完成后随机离开网络等动态行为(peer dynamics) ,破坏了P2P模式的稳定性和负载均衡等特点,从而降低了整个P2P网络文件分发的效率。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随机网络编码的P2P内容分发协议。在随机网络编码中,连续传输的代(generation)之间加入一定数量的相同数据包,这些数据包被称为交叠(crossing)。在P2P文件分发和共享模型中,由节点动态行为引起的传输机会的损失被抽象为数据包丢失,因而基于代交叠的随机网络编码可以提高P2P网络的健壮性。利用不同数据代之间的交叠,一些数据代中的丢失数据包可以从其他相关的数据代中恢复出来。这种方式可以被认为是数据代之间的协作式解码(cooperative decoding)。为提高合作解码的效率,文件种子服务器(seed)首先对文件块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的目的是确保在丢失数据包数目不大于交叠数据包数目的情况下,每一代数据能够依靠其临近代的协助恢复出丢失的数据包,进而解码得到由种子服务器分发的所有原始文件。本论文首先提出了基于代交叠技术的随机网络编码,并对其性能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预编码和协作解码技术的应用能较大的提高冗余数据包的利用效率。进而,本论文将此基于代交叠的随机网络编码应用于P2P内容分发网络终,提出了基于代交叠的随机网络编码处理用户节点动态行为的模型,并设计了P2P离散时间仿真器及相关协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代交叠技术的随机网络编码算法对P2P网络中节点动态造成的传输效率损失有较大的修复作用。
其他文献
负折射率媒质(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s)是指同时具有负介电常数(ε<0)和负磁导率(μ<0)的人工合成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电磁特性如负折射效应、逆多普勒效应(Rev
阵列信号处理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阵列测向即信号到达角的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尽提高测向的性能逐渐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电视行业正在飞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发送与接收正在从模拟化转向数字化,电视节目内容更是越来越丰富,伴随着丰富的电视节目,随之而来的是种类繁多的附加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以其高频谱效率和低传输功率的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然而导频污染已经成为大规模MIMO系统发展的瓶
随着国内外3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之间的频率资源争夺再次被提上日程,加之无线城市、物联网、微传感器网络等概念的提出,频谱与海量信息之间更是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面对频谱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天线的作用是把能量从各种通信系统辐射到空间。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广电、通信、航空、航天、国防等各领域的通信和电子终端对
无线通信飞速发展至今天,人们对通信速率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骨干核心网是全IP分组兼容的层次结构,提供高品质的宽带无线多媒体
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是大地回波特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地散射系数测量需要而设计的雷达散射计则是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在近垂直入射情况下
移动通信一般包括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两种制式,相比于FDD系统,TDD系统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