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僵菌属(Metarhizium)真菌是一种具有很强致病性的昆虫病原真菌类群,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比较不同生境土壤中的绿僵菌属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对深入了解这类真菌所起的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及EF1-α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对代表4种不同生境的样地(荷木林、草地、荔枝园及玉米田,各样地面积为40 m×100 m)内的320份土壤样品的绿僵菌属真菌进行物种分离、鉴定,探讨不同生境中绿僵菌属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检测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评估SSR分子标记技术及EF1-α序列在绿僵菌属及其种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绿僵菌属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分子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获得共521株绿僵菌菌株,鉴定属于5种绿僵菌,分别为M.anisopliae(86株),M.majus(2株),M.pingshaense(412株),M.acridum(7株),M.guizhouense(14株)。10个SSR位点共检测到66种基因型;EF1-α序列测定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2)荷木林、果园、农田和草地检测到绿僵菌属真菌的种类依次为4、3、3、2。M.acridum、M.guizhouense分别为荷木林、荔枝园所特有。荷木林的绿僵菌属遗传多样性最高,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EF1-α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多态性π值分别为0.690和0.01443;最低的是荔枝园,h值和π值分别为0.167和0.00376。(3)M.pingshaense在所有4种生境样地均为优势种。该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33种SSR基因型和9种序列单倍型。SSR数据显示M.pingshaense各样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32-0.566之间。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为Gst为0.488,表明M.pingshaense有超过一半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4)M.pingshaense的SSR数据PCoA分析显示,荷木林的菌株分为2组,其中一组与玉米田、草地、荔枝园的各菌株关系较近,另外一组与第一组距离较远。EF1-α序列构建的ML系统发育树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表明M.pingshaense在荷木林种群中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异。(5)本研究中66个菌株的EF1-α序列分析支持M.anisopliae,M.majus,M.pingshaense,M.acridum和M.guizhouense的单系发育,并在这5个菌种中能检测到19种单倍型,表明EF1-α能有效用于绿僵菌属的物种鉴定,并且在种以下分类水平仍有一定的灵敏度。而SSR数据没有检测到4种生境样地中共有的SSR基因型,提示SSR在绿僵菌属内种以下分类水平有较高的分辩率。本研究中4种不同生境的绿僵菌物种组成不同,且与国内报道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壤绿僵菌种类也不尽相同,提示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境类型(植被类型)等因素可能对土壤Metarhizium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优势种M.pingshaense在本研究样地所处的地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作为本地域生物防治的候选菌种。SSR分子标记技术和EF1-α序列测定相结合,可以作为今后绿僵菌属种质遗传资源开发及检测种群遗传分化的理想分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