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不可靠叙事为切入点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考察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发现,尽管叙事学角度阐发该作大有人在,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可挖掘的空间。国内从不可靠叙述角度论述该作的只有零星的几篇小文章,由于篇幅小的缘故,停留在用文本内容证明概念的层面上,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之上,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学术价值在于探讨不可靠叙述如何积极得作用于小说主题意义的生成。这一叙述策略为我们理解菲茨杰拉德的“模糊”艺术提供了一条明晰的途径。其次,对本论文的“不可靠叙述”这一概念进行了必要的术语解释和阐述。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内容,考察了尼克·卡拉威作为人物兼叙述者的功能在文本中的作用。指出,作为人物,尼克·卡拉威有着严重的性格和道德缺陷,是个“靠不住的人”。其次,论述了小说中存在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相分离的情况。小说的前五章采用的有限的人物视角,而第六章至结尾,人物的视角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近乎全知全能的视角。这样的叙述策略使得尼克·卡拉威的叙述在可靠性与不可靠性之间摇摆。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二章内容,讨论主人公盖茨比的多重形象。盖茨形象一经问世便和“模糊”一词联系上了。盖茨比的模糊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矛盾性(Ambivalence)”或“双重性(doubleness)”。他身上兼具梦想家的气质和美国新富的庸俗。这就造成了根本性的矛盾。前文论述了尼克·卡拉威的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相分离的不可靠叙述策略。这一章将以此为切入点,论述这一叙述策略是如何在盖茨比形象塑造上产生影响的。第四部分为论文的第三章内容,这一章将探讨盖茨比多重形象的意义。《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关于美国梦破灭的小说,这已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美国梦,却一直模糊。所谓的美国梦其实是一种信念。美国的文化里有两种信仰一是以富兰克林思想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另一种是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正是关于这两个梦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交织在一起。盖茨比的最终失败,似乎暗示了美国传统中这两股信仰的不可调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