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经永久历史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更是历来文人雅士及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培养趣味的一大媒介。自古以来人们对诗歌地位的敬仰和欣赏高度的评价都有无尚的地位。本论文针对高中阶段诗歌的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学段的诗歌教学和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入地探究:第一章阐述了诗词教学在自身情操的陶冶、想象力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现状,高中古诗词教学必修、选修和考试三个方面相互补充,从诗词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学习诗歌。诗歌在高中阶段是有系统地学习;第二章是高中阶段审美教育的展示。首先论述了审美教育在感性、趣味和人格方面的教育功能,具体讲解了审美教育具有满足审美需要、发展审美能力等作用,而高中生的审美活动少,心理上自我意识和角色摇摆,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需要审美教育与引导;第三章是高中阶段古诗词文化浸透与文化审美相融合的必要性。对文化审美角度教育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且与诗歌教学的目标有一定的重合,为诗词教学和审美教育融合提供了基础。在现实的诗歌教学中,与审美教育是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存在着忽略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问题;第四章是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古诗词中拥有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丰富的意象组成了富有空间美、动态美和传神美的意境。诗歌在情感上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积极关注,在艺术表现上音乐美、抒情美、手法美,魅力无穷。丰富的审美资源,为古诗词教学和审美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能;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是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探究,用朗读、补白、拓展和创作尝试来培养学生审美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以往诗词教学中有继承也有创新的地方。本文根据笔者对中学诗歌教育的经验以及参加的多种学校举办的活动来看,并依托目前教育部门对教学标准和教育审美理论的推崇,以及现代广大家长们对诗歌教育的理解和拥护,并通过目前对学校诗歌教育的现状来各方面来看,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及实施性的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当前的诗歌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一些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