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的法律英语模糊性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英语是在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一种规约性的语言分支,法律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词精确。然而,在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中,法律英语运用模糊词语的现象却俯拾皆是。事实上,法律英语中的模糊现象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国外学者对于法律英语模糊性的研究,多是探讨法律英语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关系,模糊性存在的原因以及模糊性的存在对法律制度的影响。爱迪考(Endicott)认为法律英语模糊性将导致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模糊性不仅仅是法律英语的内在属性,它对于法律而言也是必要的。在国内,杜金榜从法律英语准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模糊性存在的原因、模糊性的消除、司法英语确定性的表现以及法庭活动中语言的特点等方面讨论法律英语模糊性。刘蔚铭撰文对法律英语模糊性的成因和性质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法律英语含立法英语和司法英语中使用模糊语言的现象用语用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立法英语是力求精确的,但立法者在这种力求精确的语言中却要选择模糊表达,其意图和目的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而语言顺应论恰恰为立法者的这种语言选择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根据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立法中使用模糊语言是立法者进行语言选择和实现语言顺应的结果。笔者选择从结构客体的顺应和语境关联的顺应两方面来探析立法者在立法中使用模糊语言的动机。在结构客体的顺应方面,立法者在立法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都会选择适当的模糊语言以达到立法语言结构的顺应;在语境关联的顺应方面,立法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会考虑到社会语境、心理语境和物理语境的影响,而立法者对模糊语言选择恰恰反映了对这三个非言语语境的顺应。在司法英语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则是相对灵活的,其灵活性突出表现为法律言语行为的参与者使用模糊语言来传达其话语的隐含信息从而实现其特定的交流目的。话语的隐含意义及其实现的方式正是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的研究范围。因此,为了探讨法律言语行为的参与者是如何使用模糊语言实现其交流目的,笔者采用了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对司法英语进行分析。其中以法律现象“假誓”为重点案例,阐述如何通过使用模糊语言来有意违背合作原则进而产生会话含义的,证明在法律言语交际中使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可以帮助说话人实现其交际目的,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即故意隐藏信息、礼貌、劝说、自我保护、填补信息空缺等。本文通过对法律英语模糊性的语用分析,能丰富现有的法律英语模糊性研究的内容、拓展该领域研究的范围,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法律英语,因此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介绍了粉煤灰的组成,对近几年国内外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工艺的研究现状如酸法、烧结法、混合碱水热法等进行了综述,并根据现有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今后研究重点和方向。
如何适应进而指导数字时代的社会变革、媒体变革和学科交叉融合,是近年来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栏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国内外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的进行以及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载体、信息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媒介——内刊随之诞生了。内刊是企业自办的供内部员工
<正>中国炊具市场是一个缺乏竞争的市场。但中国炊具市场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这是分析了目前炊具行业的大环境以及国内的消费环境之后得出的结论。国际炊具市场的基本特
风险管理是当前经济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国内外内部审计界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有些内部审计组织开始介入风险管理,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把评价和改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针对我国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课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明确血纤维蛋白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影响。方法: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9例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
21世纪初,国家大剧院作为时代的文化事件引起国人的热烈讨论,无疑昭示了其蕴涵的浓烈的意识形态因素,即国家的、民族的、甚至时代的要求,那么,透过国家大剧院揭示21世纪初期
1饲料中不同L-肉碱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罗非鱼生长、脂肪代谢以及在脂肪肝病变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将750尾平均体重(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