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寿妻词是指专门用于祝贺妻子生辰的词作,是寿词中的一个独特存在。本文从创作成因、表现手法和情感内蕴等三方面对宋代寿妻词进行细致论析,以期为寿词研究做一定补充。宋代寿妻词的产生离不开寿词的兴盛,理学对家庭伦理观念的强化,道教的盛行与普及等亦催化了寿妻词的创作。另外,词人的创作心态、祝寿对象较高的社会身份和温惠贤淑的个人性情也与寿妻词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寿妻词在意象选用组合和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妻词是指专门用于祝贺妻子生辰的词作,是寿词中的一个独特存在。本文从创作成因、表现手法和情感内蕴等三方面对宋代寿妻词进行细致论析,以期为寿词研究做一定补充。
宋代寿妻词的产生离不开寿词的兴盛,理学对家庭伦理观念的强化,道教的盛行与普及等亦催化了寿妻词的创作。另外,词人的创作心态、祝寿对象较高的社会身份和温惠贤淑的个人性情也与寿妻词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宋代寿妻词在意象选用组合和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倾向性,无论何种意象,都在祝寿同时蕴含着夫妻的美好情思;宋代寿妻词的语言温润亲和,喜用叠词增强情感,多选用了真诚朴华且不乏闲雅的词句,较少寿圣词的谀美夸颂和寿友词的弘大话语;宋代寿妻词的所用词牌与当时词坛的流行词调较为一致,在典故选用上倾向于孝亲恩爱之类,与其所抒情感结合极为贴合。
宋代寿妻词主要呈现出渴望荣华富贵、祈福康健寿长的人生价值观,渴求红颜永驻、期盼齑盐偕老的爱情婚姻观和追求家庭美满、希冀妻贤子孝的家庭观。
其他文献
广场舞这一现象极具中国特色,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广场舞成为大众在实现“健康中国”理念过程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健身方式,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与之相关的问题矛盾,但其发展规模仍不断扩大,参加人数仍不断增长。有发展即有需求,探讨广场舞背后蕴含的意义便显得更加必要。在广场舞“小社会”中,参与者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逐渐具有特别的内涵,对参与者产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其他矛盾也出现了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为适应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社会矛盾治理之路也应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社会治理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治理过程及其运行机制,其中城中村社区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把研究城中村社区矛盾及其治理路径
According to a G10 Study1,there were only two periods during which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prevailed for a prolonged period.These were during the 1920s and 1940s—broadly the two war periods.This
为观察学龄以下(0~6岁)儿童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采用Essen(5针法)和"2-1-1"(4针法)两种免疫程序产生的不良反应。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接种"成大速达"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犬伤门诊登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2-1-1"程序比Essen程序减少一剂疫苗和两次就诊,学龄以下儿童因免疫耐受性低,体温调节功能差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在由数字符号组成的软城市当中。这些数字符号把人们想做的事情,想说的话,通过网络变成了现实,不用去机场就可以买到飞机票;不用去电影院,就可以看到电影;不用去商场,就会有人把东西送到你家门口,网络给人们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所带来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呈现出来的。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者和建设者。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化,以及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极大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教育是为了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逐年递增,尽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无法成功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正在逐年加剧。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突显出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笔者通过分析麦可思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关于就业各方面的重要数据,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进展状况以及大学生就业观现状的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天文学、易学和黄老之学是司马氏家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司马迁幼承家学,司马谈的易学思想自然对其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梳理分析《史记》引《易》用《易》文献,能探究易学思想对司马迁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为了解《周易》与汉代史学体系形成的关系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管窥西汉《周易》教化传统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论文以《史记》引《易》、用《易》文献为研究对象,在收集
汉代是以儒、道为主的各家思想交流碰撞的时期,学术思想十分复杂,扬雄所生活的西汉末期,经学神学化严重,在这种背景之下,扬雄作为两汉之际承前启后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积极融合儒道,致力于打破经学神学的桎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其独创性。儒道兼有可以说是扬雄思想的一大整体特点,其文论思想也具有鲜明的儒道互补色彩,因此以儒道互补的视角研究扬雄的文论思想,可以把握其文论思想的总体特点,避免了将其单纯归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