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流形式之一。近年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主要以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并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加工基地。 加工贸易是利用国外零部件和其它资源在本国进行加工、制造、装配,然后将产品销往国外而发生的贸易。通常形式是发达国家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利用发展中国家已有生产能力加工装配产品,然后将产品运往境外销售。加工贸易显然是产品内分工的典型形态之一。然而,利用国际贸易标准模型很难解释加工贸易:因为加工贸易既不属于行业间贸易,也不同于行业内分工贸易。要从理论上概括和解释这类新现象,显然需要把分析国际分工的基本对象或层面,从产品推进到工序,提出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框架。因此,论文将从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对我国的加工贸易现状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从中发现出我国对加工贸易的观念陈旧,应马上转变观念,实行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