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跟随时间推进,国内不断有公司上市,也不断有公司上演着资不抵债、信用违约、破产等财务危机事件,财务危机问题日趋典型化,如2021年康得新因财务造假被深圳交易所终止上市,2021年恒大因经营不善发布无法履约偿债公告,2021年滴滴因业绩亏损、合规率倒数准备从纽约交易所退市。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将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也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自身缺陷分析财务危机风险,是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随时间推进,国内不断有公司上市,也不断有公司上演着资不抵债、信用违约、破产等财务危机事件,财务危机问题日趋典型化,如2021年康得新因财务造假被深圳交易所终止上市,2021年恒大因经营不善发布无法履约偿债公告,2021年滴滴因业绩亏损、合规率倒数准备从纽约交易所退市。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将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也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自身缺陷分析财务危机风险,是管理者们也在不断精进思考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公司财务危机展开研究。在我国,体育运动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尤其在经历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特殊时点时,相关品牌借势可以得到助推提升。各品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大量铺设门店,在各线城市拓展业务并占领市场。在奥运会结束后,消费市场接近饱和状态,体育运动用品供过于求,各品牌遭遇库存危机,如知名品牌李宁、安踏、贵人鸟等均进入了低迷状态。李宁公司作为我国体育用品龙头企业,社会认可度高,在2012年至2014年陷入财务危机,发展进入低谷时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已有文献从产权性质、财务战略、公司转型、营销策略等角度分析李宁公司财务危机,鲜有文献从财务危机形成机理的角度展开研究,针对此处缺口,本文研究李宁公司财务危机形成机理,以此提升国内其他运动品牌对于财务危机的理解,有助于公司管理人员思考如何应对财务危机。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李宁公司财务危机形成机理,立足于公司财务危机研究理论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理论,运用了杜邦分析法、Z-Score模型以及其他财务指标进行佐证,认为李宁公司财务危机主要受到行业环境、公司治理、公司业绩、业务扩张主动性和产品竞争力这五个因素影响,在不同时间阶段每项因素都可能单一或者综合作用于公司,在不知不觉中埋下财务危机隐患。并认为从2005年至2014年可以划分为财务危机的开端、财务危机症状出现、陷入财务危机共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李宁公司受到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危机的蔓延是循序渐进的。本文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李宁公司财务危机的开端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治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此时行业发展达到巅峰,公司业务扩张主动意愿强,然而此时产品竞争力无法与一线品牌抗衡,繁荣的背后暗含隐忧;(2)李宁公司财务危机症状具体表现为:公司的品牌重塑战略无法适应行业环境变化、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业务扩张主动性降低、多项财务指标异常等,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公司各方面能力的下降;(3)李宁公司在前面各阶段的积蓄作用下陷入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爆发库存危机关闭大量门店、连续三年亏损、现金流量入不敷出等。本文作为财务危机案例研究的一个补充,丰富了财务危机的研究内涵和应用价值,从财务危机的分析理论切入,在前学者的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李宁公司财务危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李宁公司财务危机形成机理。
其他文献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新兴发展力量,已变成了我国经济社会不能忽略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中国软件行业收入时点的确定依然十分困难,其主因就是商品与服务在整个营销流程中无法清晰界定,因此确认收入时点的问题是目前整个软件行业的难题之一。2017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最新修订的2017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即CAS14(2017)。2017版收入准则在收入的确认时点、确认模型以及列报披露等方面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想要防患于未然,维持长期健康平稳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恒大地产是一家资本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资本需求大、回笼率慢、风险高,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风险的概率。房地产属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行业,房地产行业是受到金融方针影响概率最大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2020年,限户籍购房、管理住宅价的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会面临困境,再加上银行贷款利率
区块链技术是将数据等信息以先后次序连接的模式拼接而成形成的一种链式信息结构,并辅之以以密码学的模式用以确保的不能私自更改以及不能伪装变造的一种分布式账本,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性、可追溯性以及智能合约机制的特点。区块链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运作带来了重大影响,对税收治理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拟在理清区块链技术的财税理念、税收治理相关理论、考察区块链技术的税收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以期能探究区块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断升级,税务机关提出“以数治税、建设智慧税务”,企业发展更需积极响应快速变化的税务环境。同时,伴随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整体性和集成式的一体化系统完成税费智能核算、申报、以智能分析为基础的纳税数据分析都成为可能。基于此背景下,将企业会计智能纳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无论从政府监管层面还是企业纳税人角度,都是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需求,也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
2001年,“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正式启动,政府开始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补贴政策。2009年,政府为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推广补贴政策。通过国家近二十余年的优惠政策与投资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新兴战略行业之一。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自主品牌也逐渐壮大,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
基于全权委托进行自动化交易的智能投顾本质上仍属于资产管理业务,其信义风险与主体责任,加之既有法律体系中金融消费者概念与权利内涵的不清晰,监管框架模糊与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共同缺陷,多种因素共同构成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实现障碍。为消除该障碍,需要针对算法构建合适的信息披露体系。算法信息披露的核心是以算法的可解释性为底线,将投资者适当性的原则贯穿其中,构建场景化的算法披露标准。算法强制信息披
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已经运行11年时间,制度的效力功能以及具体适用都在摸索中前进,同时在实践中法官缺乏案件比对的裁判经验和较为统一的裁判思路,指导性案例的适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拟在厘清案例指导制度功能效力、同案同判的内涵标准,借鉴域外经验、研究比较两大法系判例的适用技术与推理方式基础上,立足于我国指导性案例特色,构建指导性案例适用技术方式,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争议焦点或相关法条为核心进行
受罗马法和日耳曼法的影响,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遗属供养制度和家庭维持制度,大陆法系国家设立了特留份制度和必留份制度。《民法典》颁布前,我国立法采必留份制度,但学界通说认为我国应废除必留份制度,引入特留份制度,然而《民法典》并未采纳通说观点,这进一步表明我国立法不支持设立特留份制度的态度。鉴于此,笔者对特留份制度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反思,试图论证《民法典》不设立特留份制度的合理性。本文共四章,现就各章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维修行业迅猛增长,导致竞争加剧。竞争必然导致市场价格透明化、服务规范化。一些传统采购模式下的汽车维修企业,由于无法有效控制采购成本而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危及生存问题。有效的采购管理活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及时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实际,探讨其材料采购管理问题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
近年来,企业集团陆续制定全球化的战略、不断进行跨区域的发展、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总公司不一定能对分、子公司进行直接管理,使得公司财务如何集中管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浪潮之下,国外企业对华投资意愿显著增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得以在大型外资企业中广泛推行,众多国企纷纷效仿,相继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于此,诸多大企业与集团公司开始采用财务共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