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一直是翻译领域研究探讨的热点,学界对风格有着多且杂的定义。小说翻译是否传递出原作的风格决定了小说作品翻译的成败。那么,小说翻译应以怎样的形式才能传达原作的风格呢?这是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因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以及风格给人的模糊感,风格翻译的研究过程曾经面临难题。对此,我国翻译界就曾提议以“风格标记”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难题。刘宓庆在利奇(Leech)“风格标记”这一概念基础上提出了翻译风格论,即风格标记理论。该理论也指明了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构成风格标记。因这一理论的提出,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小说风格的传译提供了理论框架。因此,本研究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The Kite Runner两种汉译本的小说翻译风格:一是国内译者李继宏翻译的简体译本《追风筝的人》,二是台湾译者李静宜翻译的繁体译本《追风筝的孩子》。虽然刘宓庆的两大标记均比较全面完善地概括了风格的组成要素,但本研究以形式标记为主,非形式标记为辅,从音系、语域、句法、词语、章法、修辞、表现法和接受者因素等标记来对比分析这两种汉译本。基于风格标记理论,通过对The Kite Runner原作以及两种汉译本中的例子分析、总结两种汉译本小说翻译风格的异同,论证小说风格翻译中应用风格标记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