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T-AL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并评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使用CCCG-ALL-2015方案治疗T-ALL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为后续T-ALL诊疗方案的改进和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中心诊断并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治疗反应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治疗第19天、第46天MRD;以特殊的免疫表型定义ETP-ALL。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量;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以对数秩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进行分析。诊断时患者中位年龄为8.8岁(1-15.2岁);男性患者有73例(76%),女性23例(24%),男:女为3.2:1;中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6.15x10~9/L(0.97-648.94x10~9/L),白细胞≥100x10~9/L的患者有38例(40%)。2例(3%)患者存在睾丸浸润;5例(5%)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78例患者有完整免疫组学数据可进行分析,其中12例(15%)可诊断为ETP-ALL。94例患者在诊断时进行了核型分析,7例无分裂象,9例有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余64例无染色体核型异常。融合基因检测发现24例(25%)患者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62例(65%)患者在诱导治疗第46天达到完全缓解;11例(11%)部分缓解;23例(24%)诱导治疗失败。中位随访时间32月(1月-74月)。患者五年EFS率为63.9±5.2%,5年OS率为67.8±5.9%,5年CIR为24.1%。有20例患者复发,其中11例为骨髓复发;6例为中枢复发;1例为骨髓+中枢复发;2例为其他部位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诊断后10个月。26例患者死亡,其中15例为复发后死亡;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3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4例因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因严重感染死亡,中位死亡时间为诊断后10.5个月(1月-52月)。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患者预后较染色体正常患者差(5年EFS率分别为47.4±11.5%;69.9±6%,p=0.042)。诱导治疗后期(第46天)MRD≥1%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第46天MRD≥1%与<1%患者5年EFS率分别为70.6±5.5%,40.0±15.5%,p=0.007;5年OS率分别为75.9±6.2%,46.7±16.6%,p=0.023)。ETP-ALL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差,但远期预后与非ETP-ALL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CCCG-ALL-2015方案治疗T-ALL患者效果较好,其预后与国内其他中心报道相似,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5年CIR较其他研究结果稍高,复发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患者因原发病进展或治疗相关死亡率亦高于其他研究报道。未来我们应该考虑加用奈拉滨治疗T-ALL患者;鼓励复发患者积极化疗;在复发患者化疗方案中尝试加用奈拉滨、硼替佐米等,以进一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一步做好患者管理,以减少感染及出血死亡。CNS2检出率低,应改善脑脊液检测方法,以更好的评价CNS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第46天MRD≥1%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应加强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或变更治疗方式;本研究未能找出与非常好的预后相关的MRD测值及时间点,考虑与MRD测量时间较早有关,应延长MRD测量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ETP-ALL亚型确定为早期治疗反应不佳的T-ALL亚型,可加强或改善早期治疗方案。其他危险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对糖皮质激素的早期治疗反应、染色体异常及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等对T-ALL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SGA的9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RDS分为NRDS组(实验组)及非NRDS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在总SGA人群中,NRDS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
目的:通过对儿童PIBO胸部HRCT随访的研究,探索胸部HRCT对儿童PIBO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临床疑诊为PIBO的1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随访结果分为三组,PIBO组、哮喘组及单纯感染组,比较不同组别间患儿住院及门诊随访期间的胸部HRCT表现及差异。结果:PIBO组77例患儿在随访期间胸部HRCT共出现肺不张33例,磨玻璃征41例,马赛克
目的:对发生颅内出血的足月儿及近足月儿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并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足月儿及近足月儿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病房行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的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资料,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为ICH组,以同期住院非颅内出血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收入NICU后均以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相关性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40例百日咳相关性重症肺炎患儿的住院病历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将患儿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病例组)和非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Logistic回
第一部分西南地区胆道闭锁患儿的生长发育现状目的:了解西南地区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的生长发育现状。方法:纳入2019年09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BA患儿。对患儿出院后进行营养与喂养指导,并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患儿的基本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体格生长Z评分的差异,采用Pe
目的: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Dystrophin基因突变情况、临床特征,以及本地区DMD患儿治疗与生存现况,为多学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20例DMD患儿的基因及临床资料,随访患儿治疗及生存现况。结果:1.共收集DMD患儿320例,均为男性。首次就诊中位数
目的:探究血清生物标志物以及MD7在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NEC(BellⅡ期以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发现肠坏死的为手术组(n=24),内科治疗好转出院的为非手术组(n=25),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患儿血清中Relmβ、HMGB1、Claudin3、HBD2的表达水平,采
目的:有关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治疗的药物选择,除结节性硬化患儿应首选氨已烯酸(VGB)外,国际专家一致强调应首选ACTH或糖皮质激素,且二者对于IS相关的LGS同样有效。但在临床实践中,糖皮质激素多以强的松或强的松龙为代表,地塞米松(DEX)却一直很少被用于本病。本文通过对先前经强的松治疗无效的IS及其相关LGS患儿改用DEX治疗,回顾性分析后者对该病的临床疗效与耐
目的:探讨气管性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TB)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8年4月~2019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29例TB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访出院后肺炎、喘息、生存等情况。结果:(1)本组患儿确诊年龄为<3岁婴幼儿占比80.6%(104/129),≥3岁患儿占比19.4%(25/129),最大年龄为12.8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抗生素使用时间与早产儿BPD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追踪记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于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且生后24小时内入院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首先根据生后2周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将早产儿分为三个组进行统计分析:A组(0-3天)、B组(4-7天)、C组(8-14天),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再将早产儿分为抗生素使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