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2018年最新人群死亡原因数据分析显示肿瘤和缺血性心脏病为全球范围内人群死亡原因的前两位。这两种疾病有着相似的好发人群(老年人)和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等)。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诊断技术的提升以及人群健康意识的增强,在临床上诊断肺癌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对这类患者采取最佳治疗方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患者中占绝大比例,对于早中期(I—II期及部分可切除II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针对肺部病灶行外科手术治疗之前,势必要先解决心肌缺血问题,而无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会推迟接受肺部手术的时间,这增加了肿瘤细胞扩散与转移的风险。同期手术可以一次解决两个问题,既避免了推迟肺癌根治术的风险,也为患者省下了住院治疗费用,但近年来同期手术因为其对比单病种手术来说存在较大的创伤而面临着较大的争议。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围术期安全性与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为同期手术提供临床证据和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冠脉搭桥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共38例,列为组A(桥+肺)。根据多因素倾向性评分按1:2匹配76例同一时期仅接受以肺癌根治为目的的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列为组B(单肺)。在A组35例早期(I—II期)患者中将进行清扫或采样隆突下淋巴结的患者列为组A1,未清扫或采样的患者列为组A2。分别对各组的术前资料,术中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采用Kaplan-Meier乘积法绘制生存曲线。对同期手术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其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对同期手术患者的远期生存做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风险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其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在全组38例行同期手术的患者中无术后90天死亡病例,无二次手术病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因肺部肿瘤复发转移死亡3例,心肌梗塞致死亡1例,另有1例患者出现脑转移后目前处于带瘤生存状态。2.A组与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268.3±53.4min VS 189.8±35.2 min,P=0.03<0.05),术中出血量(585±273ml VS154.2±81.8ml,P=0.00<0.05),术后24小时引流量(850.4±228.4ml VS 378.0±133.1 ml,P=0.002<0.05),总引流量(1807±802.3 ml VS 1095.1±273.8ml,P<0.05),术后ICU观察时间(3.8±4.8天VS 2.2±0.4天,P<0.05),术后住院时间(13.2±9.7天VS 9.4±3.3天,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7%VS13.2%,P<0.05)术后行辅助化疗(23.7%VS47.4%,P=0.013<0.05)方面均有差异。在远期生存等其他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A1组与A2组相比在术中出血(645.0±424.6ml VS585.4±191.7ml,P=0.001<0.05)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影响A组住院天数的单因素分析中,机械通气时间(P=0.003),循环系统并发症(P=0.034)的比较上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在logistic多因素回复分析中各单因素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5.影响A组远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中桥血管种类(P=0.022<0.05),TNM分期(P=0.000<0.05)的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下分析得出仅TNM分期(P<0.05)可作为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和总引流量,术后ICU观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仅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但全组38例无二次开胸止血、无术后90天死亡,总体风险可控且该术式并不会降低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2.清扫或采样隆突下淋巴结会导致术中出血较多,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增高。对于早期NSCLC合并冠心病患者,未彻底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会影响其远期生存。在同期手术中隆突下淋巴结暴露困难的情况下,可考虑仅对淋巴结进行采样或者根据上纵隔及其余淋巴结的术中冰冻病理回报决定是否清扫或采样。3.影响同期手术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TNM分期,与其他因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