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利用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与血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利用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作为定量及半定量指标,对卵巢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2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检查、动态增强检查及血清CA125、HE4检测。其中良性肿瘤84例、恶性肿瘤58例。分别比较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实性及囊性成分的ADC值、实性成分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血清CA125及HE4水平的差异。将术前多模态磁共振检查、血清CA125、血清HE4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金标准)进行对比,计算其单独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预测值等。结果:(1)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高于良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是否绝经及肿瘤的平均长径,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2)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多模态MRI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肿瘤囊性成分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性成分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其最佳良恶性诊断临界值为0.822×10-3mm2/s,灵敏度77.6%,特异度80.0%,约登指数57.6%。肿瘤实性成分TIC类型在两组肿瘤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以I型曲线多见,恶性肿瘤以II型及III型曲线多见。(3)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均较良性肿瘤组明显升高;良性肿瘤患者中,绝经前后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后血清HE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患者血清HE4水平较绝经前升高;恶性肿瘤患者中,绝经前后血清CA125、HE4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4)单一血清CA125、血清HE4、多模态MRI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分析:单一血清CA125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79.8%,阳性预测值为69.6%,阴性预测值为77.9%,准确度为74.6%;单一血清HE4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55.2%,特异度为98.8%,阳性预测值为96.9%,阴性预测值为76.1%,准确度为80.9%;单一多模态磁共振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8.9%,特异度为90.5%,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80.9%,准确度为81.7%;多模态MRI联合血清CA125及HE4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97.6%,阳性预测值为96.1%,阴性预测值为90.1%,准确度为92.2%。kappa值比较:多模态MRI联合血清CA125及HE4(0.837)>单一多模态MRI(0.611)>单一血清HE4(0.578)>单一血清CA125(0.473),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较单一检测方法高。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中,肿瘤实性成分ADC值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DCE-MRI显示不同曲线类型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血清CA125、HE4水平有助于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检查、血清CA125及HE4可提高术前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股骨骨折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系统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方面的影响。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20年9月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62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发病时间原则上限制在6小时以内,部分进展性加重病例经介入组专家评估后放宽到24小时以内),通过有关指标纳入的,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医学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相关研究指标的变化,并寻找可能影响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TBI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
背景: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人们健康。HEATR3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在核糖体蛋白的运输及装配过程中发挥重要分子伴侣的作用,并且HEATR3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功能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检测HEAT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确HEATR3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转导通路。方法:数据库探讨HEATR3在结直肠癌和正常
目的:探讨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术前CT扫描并随后进行手术切除的186个纯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按8:2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每个结节勾画出瘤内和瘤周(肿瘤周围5毫米)两个感兴趣区域(ROI),从每个ROI获得2600个放射特征,并将瘤内和瘤周的特征联合为5200个特征。然后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BDNF对下咽癌FaDu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分析BDNF/TrkB的表达水平
目的:观察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乳腺肿物活检或穿刺病理确诊的234例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联合组、亚甲蓝组和纳米炭组,每组各78例。分别应用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单纯亚甲蓝示踪法和单纯纳米炭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情
目的:明确人脑、胶质瘤组织中Wnt7B及β-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探讨不同浓度Corilagin对胶质瘤U251干细胞中Wnt7B及β-catenin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部分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21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因脑外伤行内减压手术治疗患者的脑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血液学参数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特征的关系,揭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参数变化特点,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331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和经病理确诊的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参数,同时收集其中268例初诊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与HER-2阴性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尽早的、合理的制订抗HER-2新辅助化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术前2周行乳腺磁共振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93例(93个病灶),包括50例HER-2阳性乳腺癌,43例HER-2阴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