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闻客户端传播形态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领域,技术对于行业的推动都是跨越式的。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时,不仅带动了整个媒介生态和媒介行业格局的变化,也对新闻传播业务层面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新。尤其是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技术的运用,使得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迎合受众兴趣的智能媒介而大获成功。多种力量纷纷涌入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企图在移动端占领部分流量,这使得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数量和类型都迅速扩张。作为一种坐拥数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新媒介,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诞生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产品,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有着不同于传统大众传播的特点。本文拟从传播技术主义视角出发,考察在技术驱动下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样态一一移动新闻客户端,考察其媒介样式及其与新闻传播相结合而衍生出的新闻传播形式。在行文思路上,从其概念、诞生的现实背景条件入手,来说明技术对于媒介形态改变的巨大推动作用。接着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产品按照不同维度进行类型分析,在此过程中,会依据第三方的权威报告来说明目前各类型的新闻客户端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第三章主要依据拉斯韦尔5W模式对移动新闻客户端传播的五个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出移动新闻客户端具有五大特点:传播主体——精英与平民并存、传播内容——多样与个性并存、传播受众——碎片与高频并存、传播类型——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并存、传播载体——平台与终端并存。且将其传播优势归纳为四个方面:内容持续及时更新、易于洞察舆论走向、受众参与大大提升、用户依赖性较强。最后,本文认为,在发挥监测环境功能时,可以从人机协同、创新表现手段、完善算法入手;在发挥联系社会功能时,可以从主动设置议程、加大受众参与和实时监测舆论、引导舆论入手;在发挥传承和娱乐功能时,重视与受众互动,紧密跟随用户消费升级的转变,着重从“软硬”资讯有机结合和创新互动形式入手,来更好地完成“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
其他文献
多电平变换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并仍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其中,以模块化组合多电平变换器为主,作为使用率最高的多电平拓扑结构,在过去几年
在奇特核的研究中,中子和质子晕是最受关注的奇特现象之一。这些核的价核子束缚能低,物质密度呈现非常弥散的分布,具有比稳定核大得多的均方根半径。这类核被称为晕核。由于
双级矩阵变换器(IMC)拥有正弦输入输出电流,没有中间大电容等优点,适合应用于风力双馈的发电系统(DFIG)。而以往研究通常只是将IMC简单的应用到风力双馈的发电系统当中,较少探讨矩阵变换器本身特点对风力双馈的发电系统的影响。对于基于IMC的DFIG系统而言,系统发出的总无功等于IMC的输入无功和定子无功之和。IMC由于输入侧和输出侧直接耦合,输入无功受输出侧影响,而输出侧与双馈电机的转子绕组相连
普通混凝土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但其脆性高,容易开裂,应用场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不断地摸索中,钢筋混凝土终于应运而生。尽管钢筋混凝土材料已拥有巨大的性能优势
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及第的江苏昆山文人徐昂发是“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在清诗由初期向中期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徐昂发等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徐昂发本人及其
体验可用性(Experience Availability),该性能评估指标用于对在线云服务进行可用性和响应时间两方面的综合评估。响应慢的服务也是不可用的服务,换句话说,从用户体验质量(QoE)的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已趋于可达速率极限,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引
随着中国的车辆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陆行车辆的设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与车辆设计相关的配套设备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的陆行车质心测量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广泛的应用之一。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通常由采集和处理两个模块组成,采集由部署在对应场地的摄像头完成,而处理则是由强大计算力的服务器端来
【研究背景与目的】疟疾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脑型疟(cerebral malaria,CM)是恶性疟原虫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CM治疗中,除了给予足量足疗程青蒿素类药物杀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