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日本购岛闹剧引发的2012中日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各国媒体对于此次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并以一种近乎常规因而隐蔽的方式影响甚至左右着普通民众对于此次事件的理解与判断。
本研究从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对比分析的视角,以VOA和BBC网络新闻为例,分析英美两国有关中日钓鱼岛事件的新闻语篇,旨在发掘新闻报道中的文本及语篇策略与其社会、政治语境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揭示新闻报道的功能。
本文以费尔克拉夫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文本、话语、以及社会、政治语境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文本层面的分析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模型,从词汇选择、及物性、转换系统及情态系统展开,话语层面则采用互文性分析工具展开。据此,本研究指出并阐明了新闻报道中存在运用一定的文本及语篇策略进行意识形态控制,进而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功能的现象。文本及话语层面分析显示,虽然从表面来看VOA和BBC均未对钓鱼岛主权归属表示明确立场,但是VOA报道表现出了对日本政府明显的倾向性,而BBC则对事件双方均无明显倾向。借用文本及报道技巧,VOA以十分含蓄的方式将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描述成是出于对时局理性判断的合理行为,进而把日本政府塑造成一个慎重理智、谦逊温和、顾全大局、爱好和平的政府形象,而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咄咄逼人、专横跋扈、以强凌弱的国家。另外,VOA还热衷于将美国描绘成一个积极无私的争端协调者和强大权威的国际领导者。社会和政治语境层面的分析表明,在钓鱼岛事件报道中,VOA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角色而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目标。其对中日双方的偏向性报道是出于美国巩固在亚联盟、遏制中国崛起、维持并加强其在亚战略利益的目的;而对美国领导者形象的塑造则可以看作是为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