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浸渗制备Al<,2>O<,3>p/ZL104复合材料及有限元模拟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非均匀增强”的方式,探讨了用压力浸渗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途径,对减小临界浸渗压力及降低预制体变形程度的效果,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材料塑性和韧性的可能性。从流体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压力浸渗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浸渗时液态金属在“均匀增强”预制体与“非均匀增强”预制体中的流动行为,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压力浸渗过程中的液态金属的渗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干摩擦磨损试验,测试“均匀增强”型与“非均匀增强”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并进行对比,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经理论分析得出,“均匀增强”方式的浸渗过程具有“平推式”特征;而“非均匀增强”方式的浸渗过程则分为两个阶段,即液态金属以较小的临界压力优先流经各“小团”之间的大孔道,贯穿整个预制体,然后再填充“小团”内颗粒间的小孔道。因此,“非均匀增强”方式可使临界压力降低,预制体的整体压缩变形变小。2.“非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硬度分布不均匀,颗粒团聚部位硬度值偏高,而颗粒团间的部位硬度值偏低,但较多地保留了基体的韧性。总体表现为,“非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的屈服位移大于“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的。3.在较低载荷下,“非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显著高于“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在较高载荷下,“非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磨损量曲线斜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出现“越磨越耐磨”现象。4.用有限元法求解得到可视化的瞬态温度场分布,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颗粒半径、浸渗压力、液态金属粘度系数和颗粒的体积分数等参数决定了液态金属的浸渗速度及浸渗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对学生课堂听课习惯的培养和教师对课堂探究方式的创新设计两个角度阐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课堂效率;探究方式;科学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54  俗话说:“九层高塔,起于垒土”。初中学生能不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建树,就看他们打下的基础如何。而这基础,正是从一节节课中“垒”起来的。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新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更加的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新课程的
患儿男性,6岁9个月,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4个月”行门诊随访,动态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逆向心电图显示呈P-Q RS-P-伴P-后Q RS波脱落,形成类似于心房
梅花魅力知多少?  我国是世界梅花起源之地和栽培中心,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花以其花香浓郁、花期早等特性,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而且在我国文化中还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并被当作“国花”。  例如在我国历代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梅花的魅力就得到了深刻的发掘。如宋代诗人王安石《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就展现了梅花不惧严寒、挑战逆境的魅力;宋代词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传导速度随左房双极电位振幅(电压)的变化趋势.方法 40例患者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术中进行左房高密度激动及电压标测.根据左房不同结构
为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包覆型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本文采用化学镀法,在铝粉和硼粉表面成功的包覆了一层纳米Ni-B非晶合金膜。按照L16(45)正交实验安排实验,采用了称重法计算了相对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频域分析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机制探索及消融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频域分析能够量化房颤电活动的复杂程度,帮助定位房颤起源、明确发生机制及传导方式.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