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练习系统是第二语言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部教材练习系统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吕必松,1993:24)。此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认知思维提出了要求。因此,通过了解并合理利用教材中练习的认知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在修订版的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和教材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以语料库分析、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为研究工具,对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系统是第二语言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部教材练习系统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吕必松,1993:24)。此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认知思维提出了要求。因此,通过了解并合理利用教材中练习的认知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在修订版的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和教材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以语料库分析、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为研究工具,对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2013)中的练习系统从认知过程维度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该教材练习系统的认知特点、使用情况、以及其与目前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练习系统和设计课堂练习,并尝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材练习系统编写建议。通过分析,研究者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该教材练习系统的认知层次分布不规律,注重训练学生的低阶认知思维,尤其是理解和应用。而高阶认知层次的练习远远低于低阶认知层次的练习,尤其是评价和创新类的练习。从不同题型来看,整个练习系统的听力和口语练习的认知要求要高于阅读、写作和语法词汇练习,而且五种练习模式固定,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2.从该练习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练习题型需要改进。年级越高的学生对高阶思维的练习更加感兴趣。而多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和课时安排对练习进行创造性地使用。3.该教材的高阶认知层次的练习难以满足目前高年级学生的认知需求。结合上述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在使用教材的练习系统时,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据此笔者还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形成性评价标准。2.教材练习的设计应满足各年级中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并增加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具体而言,建议在教材练习系统中添加在线互动元素,如AI对话等;在练习系统外增加丰富的课前导学和课后巩固练习册。
其他文献
本篇实践报告为交替传译实践报告,实践内容基于语料2005年莫言香港公开大学演讲。在此次报告中,笔者先对此次实践所运用的语料进行展开介绍,描述实践任务过程并分析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结束后通过对于实践录音的分析,笔者找出了一些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负载词内涵缺失,成语的误译以及译语冗余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研究学习,笔者找到了一些策略可以解决在口译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词法策略释译法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对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缺乏阅读动机,对英语阅读毫无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虽然教师也在关注阅读策略,但是阅读课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阅读教学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初,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窄式阅读,窄式
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无法正确合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依赖于英语词汇水平。因此,词汇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教师没有运用适当的词汇教学方法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词汇,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机械记忆层面。事实上,探索一种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在英语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义场理论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理论之一,这个理论强调的
作为英语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写作,一直备受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写作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安排篇章结构,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但反观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在写作方面许多学生出现了语言表述不当、内容贫乏,逻辑性差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
西尼罗河病毒(WNv)是一种发现于温带和热带的病毒.这类病毒持续在世界各地传播且对于野生生物和公众健康依然是一个重大威胁.我们知道,由于引发WNv的不是细菌而是一种病毒性病原体,因此医学上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抗生素.除了驱蚊剂等一些预防措施以外对于WNv我们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故从数学上来说理解WNv的传播动力学至关重要.早期多数的模型只考虑了和空间无关的参数,然而空间扩散是影响传染病持续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教师教学行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及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学行为的对比研究,但针对公开课与常规课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因此,本研究结合行为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语言呈示行为、文本呈示行为、问答行为等方面,对初中英语公开课与常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
教师反馈语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反馈语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平等积极的教学氛围。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自我发展的时期,渴望得到赞赏和奖励,具有明显的面子需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课堂反馈语是影响学生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以Brown&Levinson面子理论中的礼貌策略和
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一环,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衔接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促使教学环节之间及教学环节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连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不可或缺。本研究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在韩礼德衔接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 Pro,对第十三届全国初中教学观摩课中的21节阅读课教师课堂话语中的衔接语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使用的衔接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言语互动可以促进意义协商,增强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增加师生情感交流,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在初中英语读写课堂中,师生言语互动不可或缺,因此,对这些互动的研究极为重要。本研究以2019年初中英语读写观摩课为研究对象,在互动假说和符号互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在改进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的帮助下,对初中英语读写课师生言语互动进行分析。主要研究问题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规定,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四个维度。中国文化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当下的高中英语课堂却常常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输入,忽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培养。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掌握中国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