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梅文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作为我国传统花卉,以其特有的疏瘦峭硬的外形、素雅的花色及清幽的花香备受文人喜爱。“梅花”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已然成为普遍存在的经典形象,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梅花文化,即梅文化。梅文化发端于先秦,初起于六朝,之后渐渐走进了文人的视野,而在宋代达到了它的发展高潮期,经宋人的吟咏歌颂,梅花已逐渐由单纯的审美价值而转向为人格精神的代表。宋词梅文化是宋代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有专门的研究论述,故本文将主要以宋词为载体,对梅文化在宋词中的表现及状况加以考察研究,从而可看出梅文化在宋词中的浓郁氛围及在宋词中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本文立足宋词作品,结合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对梅文化在宋词中的表现、内涵、特点及发展原因几个方面展丁F论述。第一部分总括梅文化在宋词中的表现,宋词梅文化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力于宋梅词的繁荣,宋代梅词作品数量在宋咏物词中占首位,不仅数量多、参与创作的词人多,表现形式也异彩纷呈,且梅词的创作贯穿整个宋词发展史,并表现出总体上升趋势。第二部分论述宋词中梅花意象存在的普遍性,不仅仅局限于梅词之内,宋词中的许多作品都能看到梅花的影子,如景物中用以烘染氛围、借典故抒发情怀,或是经由词人想象而虚化入词。第三部分讨论宋词中梅花意境的思想情感内涵,一方面是传统情爱的抒发向着心灵深处挖掘,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危亡的现实衍生出的两种不同思想倾向,即社会危亡下的家国之悲,高蹈尘世外的隐逸情怀。第四部分探讨梅文化在宋词中呈现的特点,如宋词中梅花形象的惯用搭配,梅花品种多样化使宋词咏梅篇章有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宋词中梅花的多元文化内涵,与宋诗梅文化不同的表现倾向,这些都是梅文化在宋词中所呈现的新形式。第五部分则分析宋词中梅文化繁盛的原因,梅文化在宋代的兴盛是多方面共同促成的结果,不仅关乎文学创作的良好氛围,更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本章将从五个方面全方位透析,即社会上:经济政治转型、园艺发展;艺术上:宋代音乐、绘画等艺术发展的推动;生活上:宋代生活中的梅花情结及梅花题材的泛演;心态上:宋代文人的普遍趋雅、比德倾向及梅花审美情趣;创作上:复杂多样的创作群体及宋初林逋的个人影响。纵观宋词梅文化在宋代的发展,宋词词体的完善、发展推动了宋词梅文化的前进,同时宋词梅文化更是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样式及情感内蕴。梅花成了一种独具精神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宋词梅文化已然成为宋代梅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网络的普及已经大大超越了纯粹技术的范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网络文化”的研究自然成为了全球性的热点课题,同时也为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
首先基于复杂性系统的特征,指出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smart gri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GIMS)属于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并具备智能性、多层级性、非线性、互动性、
上小学时想当科学家,中学时想考好大学,上了大学想要份好工作,等终于坐在办公室里成了一名白领后,是不是没什么梦想了?偶尔,新想法、甚至古怪念头还会冒出来。    怪念头1:背帐篷去睡街心花园  创作人:大胡;职业:广告公司策划  有一个晚上我突发念想,想去屋外看星星。家里有现成的帐篷、睡袋,平时都作户外旅行用———今天何不拿出来,去街心花园中的草坪躺一会儿?一时间觉得热血沸腾,我翻箱倒柜找出装备,来
期刊
本文对艾芜的“西南边地小说”进行了评论。文章指出,艾芜是富有艺术魅力和风格的作家。他在边地小说的领域里,开辟了自己的一个新省区。他以清新朴素的笔调,柔和明丽的色彩,辽远
本文对元杂剧爱情戏中的女主角形象进行了探析。文章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就其所呈现出的整体性格和个性差异作出探讨,试图从分类学的角度对现存的全元杂剧爱情戏中的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