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麻患者在窥喉和气管插管过程中常易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称之为插管应激反应,通常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增快,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有研究表明,喉镜置入30~45秒是心血管反应最剧烈的时间,持续3~5分钟。患者随着麻醉发生兴奋(术前紧张)-抑制(麻醉诱导)-再兴奋(插管)的过程导致循环系统发生剧烈波动。气管插管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临床使用各种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减轻这种应激,强烈的心血管反应会严重干扰机体内环境稳定,尤其是心血管耐受能力降低的患者例如;高血压病人,可能会引起重要脏器氧供需失衡,大血管破裂,甚至心跳骤停。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与可乐定相比,DEX具有更高选择性和特异性,其受体选择性(α2:α1)为1620:1,而可乐定为220:1。DEX的活性强于可乐定,其分布半衰期约5分钟,清除半衰期约2小时。由于DEX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抗焦虑和止痛作用,且无呼吸抑制,因此最近广泛用于围手术期。研究认为 DEX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其抗交感作用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剂量 DEX对高血压患者镇静镇痛作用,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效应和剂量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并接受规范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 D1组(DEX=0.5ug/kg剂量组)、D2组(DEX=0.75ug/kg剂量组)、D3组(DEX=1.0ug/kg剂量组)以及C组(空白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泵注完毕。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Narcotrend值45~60。记录患者在给药前后、麻醉诱导、插管时、插管后1、3、10分钟等不同时间点的各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患者入睡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值。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值变量用均数±标准差处理(x±s)表示。男女比例、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病人年龄、身高、体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余指标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四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四组患者SBP和DBP的比较;组内比较:C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插管后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D2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比较,D1组在各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和D3组在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插管后10分钟与C组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在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插管后10分钟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四组患者心率的比较;组内比较,C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P<0.05)。D2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入室后5分钟与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比较;D2组和D3组在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3分钟、10分钟与入室后5分钟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和D3组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分钟、3分钟、10分钟与入室后5分钟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⑷四组患者Ce的比较;C组高于其他三组其中C组与D2、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右美托咪定(DEX)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②0.75ug/kg的右美托咪定(DEX)对高血压患者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0.5ug/kg和1.0ug/kg,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小是高血压患者全麻醉诱导防止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的较适宜剂量,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合适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