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以其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享誉于世,历来受到语文教材编选者的青睐。纵观中学语文教材,老舍的作品选入较多,主要以小说、散文、话剧的体裁呈现,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然而,大多数教师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舞台”,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限制了他们对于老舍的整体认知,使得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三个角度对中学语文老舍教学进行拓展研究,重新分析老舍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蕴,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期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老舍及其作品:第一,拓宽老舍教学。这一部分主要拓展老舍的身份、性格以及人生经历。在身份上,老舍是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诗人和曲艺家的有机结合,是文艺界的“多面手”;在性格上,老舍集悲天悯人、赤子之心、爱国、外圆内方、幽默风趣、勤奋于一身,这些性格特点也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在人生经历上,老舍一生坎坷不平、命途多舛,生于忧患,却没有死于安乐,最终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太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极具悲剧性。第二,拓深老舍教学。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老舍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三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目重新解读,《济南的冬天》是结合“济南系列”进行解读,使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济南,感受济南独特的魅力;《骆驼祥子》是从“乡下人进城”的底层叙事角度进行解读,祥子历经三起三落,最终成为了个人主义的陌路鬼,我们从中体会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祥子的悲剧命运,引发对时代以及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而《茶馆》是从其背后蕴含的故事进行解读,体会《茶馆》创作的不易与艰辛;这些全新的解读方式力求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老舍及其作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拓展老舍教学的方法。这一部分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课外的自然景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话剧排演和小说演示。这三种教学方法突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趣味的课堂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