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夫妇年龄差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2010年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ngwu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婚夫妇年龄差是分析婚姻状况时必不可少的要素,特定时期和地区的初婚夫妇年龄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与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联。本文运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2010年同居、已婚或是分居未离婚的初婚有配偶的调查对象进行初婚夫妇年龄差分析,并分地域、初婚年代进行观察,以此对我国初婚夫妇年龄差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大体了解;其次是采用交互分类表、相关分析和卡方分析等双变量统计方法,探讨影响我国初婚夫妇年龄差的各类因素,主要包括初婚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民族和宗教信仰(以及父母的宗教信仰和幼时的宗教环境);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初婚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几个重要的因素对我国初婚夫妇年龄差的影响。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第一,我国目前的婚配模式仍以“男大女小”为主导,且初婚夫妇年龄差集中在3岁以内,东、中、西部地区其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对初婚夫妇年龄差有一定影响。第二,自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结婚的夫妇中,初婚夫妇年龄差7岁以上时,夫妇数量比重呈现“U”型发展趋势。第三,城乡和户口因素对初婚夫妇年龄差的影响不明显,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反。第四,夫妇年龄差受初婚年龄的影响较大,且男性初婚年龄对夫妇年龄差的影响要大于女性初婚年龄对夫妇年龄差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水平的提高,夫妇年龄差有缩小的趋势。第五,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均对初婚夫妇年龄差有一定影响。  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后发现,从整体上解释初婚夫妇年龄差的因素主要是初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以男性为被调查者所得的嵌套模型的拟合效果和解释力最好,以男性的角度来分析初婚夫妇年龄差,更有可能得到有解释力的结论。
其他文献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相对来说,学界的研究倾向于从宏观国家与社会的分立视角出发,认为只要国家退出乡村社会,由村庄内部进行自治就能够顺利实践民主,忽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