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零年代起,IT产业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贡献度越来越大,其对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平稳运行的影响度也随着整个产业的日趋成熟和分工细化而不断提升。因此,对于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成功的发展IT产业,提升中国的IT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晰未来一段时期IT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把握未来IT产业飞速发展中可预期到的各种机遇,促进IT产业乃至于支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已成为政策制定者首要的战略性课题。 当前IT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要素的共同作用:第一,IT产业基础技术所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第二,各个IT企业已从专注于单个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各不相同的商业模式的竞争。技术的发展大多是一个迭代与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基础研发时间与物质成本的投入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安全、可靠与便捷实用等已成为客户对IT企业及其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IT企业投入研发、实施测试和完成交付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发生转变,“软件即服务”的理念已逐步成为软件行业的共识,而整个IT产业特别是软件产品提供已经演化为现代服务业。 在这样的产业转型期,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与直接客户的关系疏密,还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与服务的竞争优势。企业组织或参与合作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企业能够在产业价值链中获得明确位置并不断强化自身在价值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依据商业模式分析和创新理论去研究软件企业如何在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价值网络中创造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分析典型软件企业如何识别现有商业模式,并通过创新构建共赢的多维合作关系,持续改善和创新商业模式进而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基于以上研究可以为软件企业在面向未来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竞争中保持和加强竞争优势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也印证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脍炙人口的论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本文通过对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商业模式创新方向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路径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并总结一般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的自我识别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针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的理论框架。为其他软件企业实现商业模式自我识别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总结并分享商业模式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