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光周期激光场中非次序双电离关联电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场原子分子非次序双电离是强场物理科学中重要的基本过程。由于电离过程中双电子体现强烈的关联性,开展强场非次序双电离研究,对人们深入理解强场过程,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中阿秒时间尺度动力学的物理本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少光周期激光脉冲驱动的原子分子非次序双电离,重点关注激光脉宽、强度和波长等可控激光参数对关联电子发射细节的影响。全文的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关联电子动力学对激光脉宽的依赖,计算结果显示,在平均CEP情况下,激光脉宽为4个光周期时,关联电子末态纵向(沿激光场偏振方向)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一、三象限,并呈现清晰的V型结构。随激光脉宽的增加,更多的关联电子动量分布集中在第二、四象限。在绝对CEP=0情况下,随激光脉宽的增加,关联电子末态动量分布的不对称性随激光脉宽的增加不断弱化。通过反演分析发现,电子关联行为与第二个电子的电离时间相位密切相关,同时,双电离时间相位分布由单区域演变为双区域,导致关联电子末态动量分布的不对称性随激光脉宽的增加不断弱化。研究了少光周期激光脉冲驱动的氮分子非次序双电离中关联电子行为对激光强度和波长的依赖特性。计算结果显示,在近红外激光脉冲下,随激光强度的增加,关联电子末态动量分布由四个象限均匀分布演变为在一,三象限集中分布。与之不同的是,在中红外激光脉冲下,随激光强度的增加,关联电子动量分布由一,三象限集中分布演变为四个象限均匀分布。通过向后分析轨迹发现,占主导地位的电离机制的改变是动量谱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随激光波长的增加,再碰撞时间相位向激光电场峰值附近移动,这导致在高激光强度、长波长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关联电子对沿相反方向发射。研究了高能电子电离动力学对激光强度的依赖。计算结果显示,高能电子对的产率随着激光强度增加先快速增高随后缓慢降低。正二价离子动量分布随激光强度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呈现单峰—三峰—双峰的结构变化。反演分析双电离轨迹发现,高能电子的产生主要与第二个电子的电离动力学密切相关。同时,随激光强度增加,占主导地位的双电离通道发生改变,这导致纵向离子动量谱的结构变化。
其他文献
腹毛类纤毛虫是一类皮层系统和细胞结构相对较复杂的纤毛虫,研究它的皮层纤毛器及其在形态发生时期的变化,对揭示纤毛虫生命周期中的发育模式,原有细胞结构在新结构形成过程
保角变换是复变函数的一个基本问题,广泛应用于物理学与工学.保角变换的主要求解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计算法.解析法的基础是Riemann存在与唯一性定理,指出保角变换函数的存在
对X2BY(X=F,H;Y=O,S)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965年。由于含硼自由基在半导体的制造加工以及火箭燃料添加剂等多方面重要应用,人们对它展开了一系列物理化学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对
在现实生态中任何系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在生物系统建模时考虑随机噪声干扰是完全有必要的.另外,时滞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随机
SrTiO3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宽禁带金属氧化物,其本征禁带宽度大约在3.2eV。室温下,本征SrTiO3不导电,属于绝缘体,但是通过适量的掺杂改性,可以变为半导体甚至超导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静态传感器网络的延伸与发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比如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的研究、环境监测、敌方入侵监测等。其主要特点是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能量资源受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人类社会与大自然衔接的媒介,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当中,例如森林植被覆盖的监测、牧区深处动物习性的监测研究以及矿难救援等等,如何在上述的应
从2009年至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和北京谱仪(BESⅢ)在ψ(2S)质量峰值处收集了大约447.9M的数据样本,为研究由一对cc夸克通过强相互作用组成的束缚态的性质提供了良好的机
数量柔性契约是供应链协调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契约,是目前供应链契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数量柔性契约可以提供给零售商一种产品订购量柔性和产品补偿量柔性,使零售商更好地
最近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GW)观测组首次探测到三个疑似引力波信号,即GW150914、GW151226和LVT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