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无穷的探索和思考。特别是近代以来,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创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人化自然概念是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尽管在他之前一些哲学家的理论中也体现了人化自然的思想,但是人化自然的科学内涵却是马克思首次阐述的。在马克思看来,人化自然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丰富内容,由于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类存在物,所以人化自然中的人化包括人的人化和外部自然的人化。马克思所理解的人化自然并非一个理想的静止状态,更非人类难以实现的艰巨目标,而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合乎人性的、为全人类占有的对象世界,人化自然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具体的、动态的历史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第一部分主要探究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博采众长,但主要得益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位哲学大师。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黑格尔认为人具有能动性实践的特性,但是他并没有突破其唯意志论,把这种实践仅仅理解为“自由意志”的实践,尽管如此,黑格尔的人的精神的异化思想为马克思研究异化劳动提供了参考。作为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一个自然本质,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人在自然面前是直观的、受动的,他还对当时的宗教异化进行了批判,认为宗教这种人自身的创造物却反过来成了统治人、奴役人的对象,变成了人的精神寄托和崇拜对象,他的观点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启发了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作为出发点,从而开始创立了真正的实践唯物主义。最后简要梳理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探索。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从马克思的对象性理论开始,在承认自然先在和人类是以实践为中介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基础之上,阐明人化自然的实质内涵是由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为社会的人所占有的对象世界。然后从探究人及其本质和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阐述马克思对人化自然异化的深刻批判,最后阐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化自然的真正实现。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继承发展。首先阐述了马尔库塞、施密特、哈贝马斯等对自然与人化自然概念的重释;然后从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中探析卢卡奇、马尔库塞、施密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社会范畴”的自然;最后就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方面的探究,把西马学者分成三大类:坚持自然的解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的解放。第四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指导了毛泽东同志在始终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基础上,发展物质生产,实现物质文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还为邓小平同志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指导了我国贯彻落实政治文明建设;更为我国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指引了方向;最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为我国在全社会和全世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理念提供了宏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