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2018)》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截止2017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总数已达到近46.2万人次,年研发投入超过人民币2435亿元,研发项目超过11万项,产出科研成功近40万项。其中,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研发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关系、政策支持等诸多因素,我国企业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在诸多类型的企业之中,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担负着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破解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在信贷市场面临的融资困境是研究企业融资约束大命题下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关注资本市场和企业研发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对于信贷市场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国内有关后者的研究偏重考察银行和政策性贷款对于研发融资约束的影响,对于新兴融资渠道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行为两者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动态投资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复合因子,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新兴融资渠道能否缓解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融资约束,进一步定量分析了信贷市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影响程度。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一)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内部现金流显著相关,存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流两期系数加总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说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普遍面临融资约束。(二)银行贷款一期系数显著为正,商业信用和存货融资两期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信贷市场能够缓解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融资约束。(三)本文从行业层面进行分组,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融资约束进行研究。回归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支出与内部现金流显著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面临融资约束;银行贷款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传统信贷融资不能增加高新企业研发资金流动性。(四)相较于一般企业,高新企业研发投入对商业信用和存货融资更具敏感性;商业信用和存货融资的两期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新兴信贷融资手段能够显著缓解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融资约束。(五)本文在改进的动态投资方程中引入内外部融资渠道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一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更强;就高新技术企业本身而言,企业研发对外部融资的敏感性高于自有资金。通过对于信贷市场融资渠道的研究,一方面说明传统融资方式以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于新兴融资渠道的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新途径,为改善企业研发质量、解决研发资金缺乏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