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禽类星状病毒对家禽业的影响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中鸡星状病毒(Chicken astrovirus,CAstV)可单独引起雏鸡肾炎、腹泻性肠炎及发育缓慢等症状,是导致雏鸡腹泻、痛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目前我国鸡星状病毒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还未见公开报道,为了解CAstV在我国鸡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开展了我国部分地区鸡星状病毒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建立了检测鸡星状病毒的绝对荧光定量方法,同时还分离了一株鸡星状病毒,为进一步研究鸡星状病毒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生物材料。1.我国部分地区鸡星状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自2017~2018年,从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的7个地区采集了 195份样品,进行PCR检测鸡星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41份成年鸡样本中仅1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2.44%,而154份1日龄雏鸡样本的阳性率高达82.47%(127/154),综合阳性率为65.64%。测序结果分析比对显示,阳性样品包含7个毒株,全部属于鸡星状病毒。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鸡群中同时存在I型和II型鸡星状病毒。从检测结果来看,与以往国外报道相似,低日龄雏鸡更容易检测到病毒,而成年鸡检测率较低。2.鸡II型星状病毒绝对定量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到目前为止,尚无针对CAstV定量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鸡星状病毒RNA酶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的研究,成功的建立针对II型鸡星状病毒绝对定量qRT-PCR的方法。设计了针对CAstV-RdRp基因特异性的引物并成功制备了阳性质粒标准品,利用该方法检测病毒在LMH细胞中增殖情况。结果表明,CAstV感染LMH细胞早期虽无明显病变,但病毒可以在LMH细胞中生长繁殖。本研究建立的检测CAstV-RdRp基因绝对定量PCR方法为研究病毒致病性以及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种检测技术手段。3.鸡星状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为了进一步对国内流行CAstV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使用鸡肝癌细胞系(LMH)对CAstV病毒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病毒可以在LMH细胞中增殖,并盲传4代后可产生细胞病变。利用LMH细胞分离到了一株CAstV,命名为CAstVNJ1701株,属于II型鸡星状病毒。随后对其近全长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得到基因组长度为7492核苷酸,其结构特点与已发表的鸡星状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相似,包括ORF1a、ORF1b和ORF2三个开放阅读框。将三个开放阅读框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的CAstV NJ1701株与CAstV FP3株的同源性较高,通过ORF2衣壳蛋白分类,可划分为CAstV B1群;CAstV NJ1701株ORF1a和ORF1b基因序列与其他CAstV的ORF1a和ORF1b序列同源性较低,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4.病毒接种鸡胚致病性实验将分离的病毒通过卵黄囊接种6日龄鸡胚,盲传4代后发现鸡胚有明显致弱和致死现象,qRT-PCR检测也证实病毒可以在鸡胚中增殖。病毒接种鸡胚孵化率实验结果表明,30枚病毒接种鸡胚,仅11鸡胚孵化成功,孵化率为36.67%。死亡的鸡胚生长发育出现明显问题,呈现侏儒胚现象,说明鸡星状病毒感染可以导致鸡群孵化率降低。通过研究内容二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 RdRp基因在雏鸡2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AstV病毒基因雏鸡盲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肾脏,而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这一结果为将来临床检测样品的采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