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失眠已然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一大影响因素,对于失眠的治疗,中医上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占有很大的优势。导师宫洪涛教授临证数十载,对于治疗失眠方面经验独到,疗效显著,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本人侍诊三年,感悟良多,现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整理总结宫洪涛教授调理中焦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失眠的经验,研究其学术精华,以期对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前期通过检索失眠的相关医史、文献,整理导师宫洪涛教授的科研成果、著作、学术论文、学术讲稿、病案及其往届研究生相关学位论文等资料,总结导师对于不寐的认识。然后跟随宫洪涛教授出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收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门诊典型病例121份,中药处方421个,分型归纳整理导师治疗本病的临床辨证、治法、方药等,并将原始数据量化录入Excel系统,运用Excel2000、SPSS22.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分析总结宫洪涛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验证反馈导师的辨证思路。
结果:导师临床用药规律如下: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10的药物分别是:甘草、半夏、茯神、黄芪、白术、陈皮、桂枝、酸枣仁、冬瓜子、山药;药物功效分类排在前10的统计结果是:补虚药(29.9%)、利水渗湿药(11.1%)、化痰止咳平喘药(11.1%)、理气药(8.7%)、解表药(8.5%)、活血化瘀药(4.8%)、安神药(4.6%)、温里药(4.4%)、祛风湿药(4.1%)、化湿药(3.0%);药性统计结果表明:导师用药以温性、平性药物为主,药味多为甘、辛、苦味,药物归经主要入脾、肺、胃经;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示反复出现的药物分别是:甘草、半夏、白术、冬瓜子、党参、白芷、僵蚕、莱菔子等,常用药物组合以调补中焦、和中安神为主。
结论:导师临床治疗失眠,从恢复中焦功能入手,用药以甘、辛、温为主,主入脾、肺、胃经,灵活采用化痰、理气、疏肝、温胆等法,顾护脾胃,调补中气,使营卫调和,阴阳平衡,睡眠得安。
方法:前期通过检索失眠的相关医史、文献,整理导师宫洪涛教授的科研成果、著作、学术论文、学术讲稿、病案及其往届研究生相关学位论文等资料,总结导师对于不寐的认识。然后跟随宫洪涛教授出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收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门诊典型病例121份,中药处方421个,分型归纳整理导师治疗本病的临床辨证、治法、方药等,并将原始数据量化录入Excel系统,运用Excel2000、SPSS22.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分析总结宫洪涛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验证反馈导师的辨证思路。
结果:导师临床用药规律如下: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10的药物分别是:甘草、半夏、茯神、黄芪、白术、陈皮、桂枝、酸枣仁、冬瓜子、山药;药物功效分类排在前10的统计结果是:补虚药(29.9%)、利水渗湿药(11.1%)、化痰止咳平喘药(11.1%)、理气药(8.7%)、解表药(8.5%)、活血化瘀药(4.8%)、安神药(4.6%)、温里药(4.4%)、祛风湿药(4.1%)、化湿药(3.0%);药性统计结果表明:导师用药以温性、平性药物为主,药味多为甘、辛、苦味,药物归经主要入脾、肺、胃经;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示反复出现的药物分别是:甘草、半夏、白术、冬瓜子、党参、白芷、僵蚕、莱菔子等,常用药物组合以调补中焦、和中安神为主。
结论:导师临床治疗失眠,从恢复中焦功能入手,用药以甘、辛、温为主,主入脾、肺、胃经,灵活采用化痰、理气、疏肝、温胆等法,顾护脾胃,调补中气,使营卫调和,阴阳平衡,睡眠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