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逻辑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BA2013-2014赛季和2014-2015赛季20场比赛的第四节外援和国内球员在得分、投篮次数、关键时刻、控球时间以及进攻战术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得出CBA2014-2015赛季末节单外援政策实施效果的结论。结果表明:实施末节单外援政策后,有效的控制了外援末节控球的时间,国内球员控球时间大大增加,但是在比赛最后三分钟,即关键时刻,外援的控球时间没有变化,关键时刻国内球员锻炼的机会没有增加;末节外援的投篮次数明显减少,国内球员的投篮次数显著增加,但是在关键时刻外援的投篮次数没有减少,国内球员投篮次数也没有明显增加,外援在末节个人进攻投篮次数增多,国内球员个人进攻投篮次数增加的同时,配合进攻投篮次数也在增多;外援的得分增加不明显,国内球员末节得分显著增加,在关键时刻的得分,外援有增加的趋势,而国内球员呈下降趋势,关键时刻国内球员自信心不足,有依赖外援倾向。末节单外援政策的实施,使国内球员控球时间变长,投篮次数增多,个人进攻和配合进攻投篮次数增多,同时末节得分提高,但是在关键时刻依然由高水平外援主导;单外援赛季,国内球员造成犯规或被侵次数呈增加的趋势,同时罚球得分数也呈增加的趋势,说明国内球员能够利用机会去得分。在助攻方面,单外援赛季外援的助攻次数明显,与外援个人进攻次数多以及得分高相吻合。相关建议:末节单外援政策的实施,为国内球员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但是国内球员并没有完全利用好场上的机会而提高数据。国内球员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近几年来末节单外援政策应该坚持实施,同时努力完善选秀制度以及体教结合的模式,真正把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人才库设立在高校,利用高校优势的资源为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篮球人才,以期能成为CBA赛场上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