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来源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1940-2010年上市的175个抗肿瘤活性药物中,有131个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或者以天然产物为药效基团合成;1981-2010年上市的包括疫苗在内的1355个药物中,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占50%。然而,多年来,科研工作者着重从普通环境下微生物中寻找代谢产物,导致老化合物被不断重复发现,从中获得新颖结构化合物的难度越来越大。极端生境来源的微生物为了适应压力、高盐、pH以及温度等环境因子,进化出了特殊的细胞结构、代谢机制、合成基因簇等,新基因就具有产生新化合物的潜力,从中获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的可能性较高,为开发新结构药物来了希望。本研究中的128株真菌分离自云南丽江程海湖底泥,程海湖水质属于弱碱性水质;其余42株真菌分离自云南个旧一个运行了 50年的锡尾矿土样,此土壤环境是一个重金属过度污染的碱性环境,是一个人为的极端环境。首先对170株真菌进行了 3瓶,共600mL液体发酵,对发酵粗提物进行TLC化学多样性筛选以及7株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综合两种筛选手段,共有7株真菌进入复筛阶段。将7株真菌进行5L液体发酵,将发酵粗提物进行TLC、HPLC、1HNMR综合筛选,从7株真菌中选出了化学多样性丰富,1HNMR中氢信号分布广泛的目标菌株 YIM 326002、YIM 326047、YIM DT 10133 和 YIM DT 10112。之后对四株目标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得到发酵产物后,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划段,采用凝胶柱层析和反向硅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最后利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获得高纯度化合物,共计分离得到57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新骨架化合物,6个为新化合物。菌株YIM 326002属于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从其液体发酵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鉴定了 19个化合物,其中有一个为新化合物,属于环己烯酮类化合物。另外18个化合物结构类型较为丰富,有甾醇、香豆素、哌嗪等。菌株YIM DT 10133属于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从其液体发酵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新骨架化合物命名为StachartoneA-C,属于混源萜类二聚体化合物:5个新化合物,命名为StachartinA-E,这5个新化合物均属于混源萜类化合物。菌株YIM 326047属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曲霉菌属作为一个分布非常广泛的真菌群落,其代谢合成能力强大,作为天然产物研究的目标菌株,一直有新颖结构化合物报道。从其液体发酵粗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主要为二酮哌嗪和生物碱类化合物。菌株YIMDT10112属于色串孢属真菌Torulasp.,从其液体发酵粗提物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主要为蒽醌类化合物。对6个新化合物所做的抑菌活性检测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的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