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尾矿废弃地是最常见、最难恢复而且危害最大的矿山废弃地,它不仅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成为当前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安徽省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相思谷铜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定居植物进行踏查,确定先锋植物。通过种植植物前后土壤中理化因子、土壤酶活、重金属的测定,以及种植的植物中重金属的耐性、生长指标和生态学指标分析,并运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植物的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矿山废弃地种植的植物,为铜尾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踏查法对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相思谷尾矿库上自然定居植物共有37种,分属14科,其中菊科植物最多,为9种。多物种个体分布数量较少,或只有单株定居,其中芦苇和芒分布较多。 2、分析了试验样地的理化因子、土壤酶活、重金属含量。其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土壤;重金属铜、铅、锌、镉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结果表明:铜尾矿废弃地土壤质量偏低可能是限制植物自然定居的主要因子。 3、从植物种植前后土壤质量的变化、种植植物中重金属的耐性状况、生长指标和生态学指标四个方面,运用综合模糊分析法对11种种植植物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种植物对铜尾矿废弃地均起到了改善效果。仅从土壤质量方面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评价,表明:黑麦草、芦苇、草木樨、马棘在覆土和不覆土样地上植被恢复效果均较好;仅从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状况方面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评价,表明:黑麦草、芦苇、高羊茅在覆土样地上对重金属的耐性均较强,剪股颖、马棘、刺槐在不覆土样地上对重金属的耐性较强。综合考虑,覆土种植还是直接种植,黑麦草、草木樨在铜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