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作品,自出版之后就在世界文学界取得了广泛的声誉。这部作品也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外国名著之一,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中译本。其中,张谷若的版本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甚至被称为迄今为止该作品最好的译本。该版本出版之后,重印了多次,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是一个成功的译本。
语境一词最早是由语言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所创,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在交流过程中,语境对于确定语义起着重要的作用。语境有着广泛的内涵,它包含了与语言相关的所有因素。语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也吸引了各领域的学者对其加以研究。
翻译是把一种文本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在这种转换过程中,语境的转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是语境的转换。尽管翻译理论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离不开也不能回避语境这一概念。翻译过程中,语境对文本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对原文的理解到对译文的表达都离不开特定、具体的语境。如果忽略了语境,必然引起对原文的误解,从而导致误译。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已被国内外翻译界一致认同。
语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特征,许多学者对其定义、分类等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基于各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语境的定义、分类以及功能等做了分析和总结。与以往集中于翻译策略或词、句层面对于张谷若译本进行的翻译研究评论不同,本文在阐述语境理论、语境与翻译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尝试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层面对张谷若的《大卫·考坡菲》中译本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在译《大卫·考坡菲》时是如何充分考虑语境的各个因素,再现原作魅力的。从而探讨语境理论对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方面产生的影响,从实践上检验语境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张译本中的具体实例,本文发现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全面考虑了各种语境因素,成功地重现了原作的魅力,是一部成功的译作,这也有力的证明了语境对于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这种作用对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存在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