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对称量子阱的THz波光学差频产生及性质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yoluo5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THz,波长λ=30μm-3mm,频率0.1-10THz)技术在光学成像、材料检测、光通信、环境监测、天文学、生命科学和国防安全等领域都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研究了利用非对称量子阱非常大的二阶非线性系数,采用非线性光学差频的方法产生THz波,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可以归纳如下:  1.设计并优化了一种适用于中红外波段CO2激光器差频泵浦的非对称GaAs量子阱结构,利用非线性光学差频方法在量子阱导带中的导带子带中共振跃迁产生THz波。计算了该量子阱的能级结构、波函数和非线性系数等参数,合理优化设计出Al0.2Ga0.8As/GaAs/Al0.5Ga0.5As的量子阱结构。研究了二阶非线性系数、光整流系数的变化规律,其值分别达到2.5019μm/V和13.208μm/V,比体材料数值大104-105倍。  2.通过计算得到量子阱对两束差频光的折射率,分析了每个折射率随泵浦光波长和强度的变化规律。两束泵浦光在非对称量子阱中的折射率,不仅仅与自己的波长和光强有关,并且和另一束泵浦光波长和强度有关,其原因来自于折射率中的三阶项;在某些波长值和光强值处,出现了折射率的极值点。利用折射率随两束泵浦波长和强度的变化,可实现差频产生THz波过程中的相位匹配。  3.研究了非对称量子阱对泵浦光和THz波的吸收性质。在某些泵浦波长值处出现吸收系数的极值;泵浦光的光强对三阶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有很大的影响,当光强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收系数会出现饱和吸收或极值现象,当两束泵浦光波长分别为9.69μm和10.64μm时,αTHz的最大值为1.553×107m-1。  4.讨论了导带为非抛物线形和量子阱阱宽对THz波输出、吸收系数、折射率等参数的影响。在导带为非抛物线形情况下,二阶非线性差频系数最大值为1.539×10-4m/V。相对导带抛物线形条件,在非抛物线型条件下的吸收和折射率等共振位置出现“红移”,而阱宽的改变可使得吸收系数、折射率等曲线共振位置“红移”或“蓝移”。  5.设计了适用于THz波的单开口环谐振器、非对称双开口谐振环,并对其谐振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目的在于与量子阱结构复合,对差频产生的THz波进行调制。研究了光注入开口处GaAs半导体材料,改变其电导率,实现了LC/LC、CouplingLC和LC/dipole三种谐振模式间的可逆调制;在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场分布的仿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谐振模式的来源。
其他文献
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通常是利用机械谐振器实现的,当振动源频率和机械谐振频率相等时,振动将被谐振器放大,作用在压电材料上的张力使其产生电能。但是这些器件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振动源的频率和机械谐振频率是不匹配的,因此此时采集器采集到的能量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源振动频率可能随时间变化,而且可能有一个较宽的频率范围。目前市场上的压电式振动能量采集器仅能采集单一频点的振动能,需要根据不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抗条锈病遗传研究是遗传学家和植病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小麦条锈菌是一种专化寄生菌,至今尚未发现有性阶段,利用寄主抗病基因是鉴定小种致病基因的唯一途径。明确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的抗条锈病基因及其遗传特点,标记、定位其抗条锈病基因,是监测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动向,进行生理专化研究的基础,可将小种鉴定和品种抗病性分析提高到基因分析水平,将基因分析工作纳入国际轨道,并为抗病育
增加光的吸收率是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光伏电池特性测试是评价光伏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激光干涉光刻技术为制作高效光电池开辟了一条途径。本文基于激光干涉光刻技术原理,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制造了光伏电池表面的陷光结构,并检测了该结构的反射率和疏水特性,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都在5%以下,与水的接触角可达151.6°。在此之前,较为准确地测定了硅片的光刻阈值,它的准确测定对于指导实际光刻具有重要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植物研究的模式生物,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植物器官完善、生长表型多样化等特点,是理想的植物研究材料。细胞色素f (cytochrome f, Cy
采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端面泵浦Nd:YAG获得了高能量的1064 nm调Q激光输出.与边发射半导体激光相比,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具有各向发散角相同、波长随温度漂移小等优点,更适合用作
学位
本文报道aiiA基因在大肠杆菌及Bt中表达的研究结果。  将aiiA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M15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诱导表达AiiA蛋白的M15菌
细根(直径<2 mm)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中心环节,对细根动态的观测对于了解细根生长规律和指导植被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