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著名作家之一。人们注意到他时,他已经书写并发表了将近200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最终大多沉没在20世纪80年代先锋写作,新写实、新历史写作等浪潮当中。然而当他90年代末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却已写出了诸如《年月日》、《日光流年》、《丁庄梦》这样的作品。这些小说引起了各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对阎连科小说的研究与评论也日益增多。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阎连科小说表现出的超现实主义理论,阎连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其小说中的某一叙事模式的关注上。而对其小说总体走向的把握及在文学史上的定位,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精神取向与目的却关注甚少。为此,本文将从阎连科整个叙事模式的发展变化,其独特的小说主题,以及阎连科小说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来探讨阎连科小说的创作。本文首先将引用学者“迟到化”写作的概念,选取启蒙叙事,苦难叙事,极致化叙事三种叙事方式,整体探讨阎连科小说叙事上的变化,并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及阎连科由浅入深运用这三种叙事模式的动因及影响。其次,本论文将探究阎连科近年来运用极致化叙事后,创作思路的转变,阎连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同时,也在寻找其作品独有标签,他将目光放在熟悉的乡村荒野想象上。对乡村图景由普通死板的描写转为充满哲学意蕴的乡村荒野图景的刻画,进而化为更为抽象有审美意蕴的“黑色童话”的暗喻。最后,本文将分析阎连科写作的价值取向,分析近年来其“他者化”写作的局限性,并对阎连科写作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对比阎连科与当代中国作家的价值取向,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有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作家,有人叫他“虎痴”,大概就是鉴于其强烈的写作使命感,关注社会现实的写作视点与忘我的写作状态。从其作品中探看人的灵魂深处,引起人们关注现代人性的健全与否,想必是我们研究阎连科的最终价值。
其他文献
1985年我厂制订了“七五”发展规划,到1988年锌的生产能力已达到了12万吨.企业的发展,必将促使其管理的改进和创新.对于“锌厂”,单靠传统管理,已不能适应其迅速发展的要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治理越来越需要社会协同作用的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非常缓慢,远远比不上城市社会组
俄罗斯地广人稀,为实现其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解决人口危机,俄罗斯逐步引进外来移民,成为世界上外国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在俄罗斯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华人华侨
在撒拉族与藏族的交往关系中,有"许乎"、"奥西"、"夏尼"和"达尼希"四个表示两族关系的词,其中",许乎"与"达尼希"是最常用的。"许乎"是藏语,意即朋友;"达尼希"是撒拉语,意即"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人们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英语阅读既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行业对实用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中职铁路学校教育在培养轨道交通行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方面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是小学最主要的德育教科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己出现了十几个版本的教科书,尽管所有的教科书都是依据课程标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双轮测量装置。通过对采集到的双路信号进行实时的最优化处理,可以有效削弱地表不平带来的波动影响,以获得农机具准确的行进速度及距离。通过大量试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身体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和压制,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学者的关注,但对身体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教育中离身现象的研究甚少谈及除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内容,例如学校的环境、规章制度等;对教育中离身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没有考虑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缺乏对教育内部诸因素的思考;缺乏从本国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具身性;研究方法一直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并且所依托的学科背景
政治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不仅需要高层的政治决心和民间的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撑。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