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液中致敏物质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h54997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开灵注射液(QKL)是一种现代纯中药复方注射剂,源自我国传统良方“安宫牛黄丸”,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热病神昏、抗病毒、抗肝炎和心血管病等多个治疗领域。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TCMI)化学成分复杂,且人体过敏反应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TCMI的过敏问题一直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本研究试图建立针对QKL致敏物质的快速、灵敏的检验方法,将植物活性追踪法与细胞致敏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在明确其致敏成分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去除杂质的方法,从而为TCMI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使用超滤膜对QKL水牛角和珍珠母水解液注射液进行了组分分离,并使用HPLC、MS和NMR分析了QKL中的引起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的三种组分注射液,结合组分致敏性评价,得到可疑致敏物质的相关信息。研究发现水牛角和珍珠母水解液注射液中分子量3000以上的蛋白具有致敏效应;猪去氧胆酸注射液中残留的胆酸为可疑致敏物质;栀子注射液中引起细胞致敏效应的差异峰经LC-MS分析,得到差异峰的分子量,为对差异峰的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持。2、利用植物活性成分追踪法与细胞致敏实验有机结合,首先使用有机溶剂对栀子提取液进行萃取分离操作,将具有致敏活性的组分富集到氯仿层中;再经过薄层层析色谱条件探索,使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对氯仿层的成分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28个部分,并通过细胞致敏实验对成分的致敏性评价,将过敏成分锚定在其中的7号到13号组分中。3、利用植物活性成分追踪法与细胞致敏实验有机结合,首先使用有机溶剂对栀子提取液进行萃取分离操作,将具有致敏活性的组分富集到水相中;再经中压制备色谱和高效制备色谱进行多级分离,通过检测细胞致敏实验中的细胞内的组胺、β-己糖苷酶和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为指标,分离得到了两个能够引起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效应的致敏组分。经纯度分析和结构判定,确定这两个成分主要由京尼平苷和蔗糖组成,但其中仍有微量的杂质。正是这微量的杂质,具有致敏活性,诱导细胞产生类过敏反应。4、通过筛选树脂类型,研究了树脂吸附率及解吸率,洗脱流速,洗脱剂浓度还有洗脱体积等因素,优化后得到了大孔树脂纯化京尼平苷的工艺参数:选用D301R树脂,20%乙醇,流速为1.43BV/h,洗脱体积为3个BV,粗品再经有机溶剂萃取。经HPLC检测,树脂分离后的京尼平苷纯度达到87%,经正丁醇萃取后的京尼平苷纯度可达到97%以上。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重刑犯在新入狱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陕西省某重刑犯监狱的144名罪犯进行了调查。结果新入狱重刑犯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差
<正>为什么扶贫成为政府的一面热?与过去吃不饱肚子的历史相比,现在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有饱饭吃了,还有酒喝,日子就觉得过得不错了。老百姓怕吃苦,怕受累,不想过多地劳动,小富
目的改善酵母葡聚糖的溶解性能,探讨增溶后酵母葡聚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酵母葡聚糖为原料,经过碱性蛋白酶处理得到水溶性葡聚糖,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
钱伯文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从事中药教学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授课深入浅出,深受同学们的好评。本文谨以《中药学》温里药部分讲稿为例,介绍钱伯文教授的教学方法和特
<正>三害冢,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周家庄南村的西南方向,与东面的香积寺隔水相望,滴滈二水交汇后的洨河从其南面流过,这里山环水绕,河谷纵横,古木参天。“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针对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形式单一,以及缺乏人文教育的现状,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中医院校解剖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密切结
探讨外感热病相关的病名,寒温始终是思考和理解的两条主线。外感热病的病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通过病名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家对疾病各自独到的认识,而且还是当今
基于两级传播的理论,对微博平台中意见领袖的新闻传播作用及责任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涉及的新闻伦理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正因为微博中意见领袖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规范意见
目的: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对肾虚流产大鼠母胎界面VEGF、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肾虚流产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将正常妊娠大鼠作为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组
现代海外中医药教育是指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于以中医药特色为核心的教育所实施的关于政策立法、教育模式、人才队伍、协会团体、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