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传统与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比较分析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运动康复事业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2016年国务院下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于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国运动康复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运动康复受到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为了多维度梳理我国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传统运动康复与现代运动康复)的发展情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06~2020间传统与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及VOSviewer软件等方法,分别对两大运动康复领域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可视化分析,将各自领域研究学者、学者间合作关系、关键学者、研究机构、机构间合作关系、关键机构、知识学科整体结构、学科发展趋势、学科研究热点内容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前沿等内容通过图谱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据此比较、分析、探讨我国传统与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康复体系建言献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近15年来.我国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度发文量较多,而传统运动康复临床研究发文趋势则相对平稳,未见有明显增长,年度发文量较低;(2)在传统与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是《中国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两大期刊发文量占比均超过了 10%;(3)在传统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虞定海、高亮、王宾、司红玉、姚斐、郭郁、魏玉龙等学者的研究能力较强;研究机构以中医院校、体育学院、医院为主,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研究机构研究能力较强;北京中医药大学魏玉龙团体是近些年来研究能力较强、研究水平较高、合发文作较为密切的团体;(4)在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王文清、陈文鹤、陈爱国、王磊、王彤、陈佩杰等学者研究能力较强;研究机构主要以体育学院、医院为主,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机构研究能力较强;形成了 1 5个合作发文较为密切的团体;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是该领域关键学者,上海体育学院是该领域关键研究机构;(5)传统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研究学者间合作关系明显缺乏,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学者之间、团体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合作联系较为密切,但团体内部及外部融合度均有待提高;两大运动康复领域研究机构间均没有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机构独立研究为主;(6)两大运动康复领域均对学生、中老年人、妇女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热度较高,在传统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八段锦、太极、五禽戏、易筋经等研究热度较高;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其对机体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平衡能力、心功能、糖脂代谢、骨代谢等常规评价指标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于对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及预后改善中的作用,以及对个体健康生命质量的影响。在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领域,有氧运动是运动项目中的研究热点,是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脏康复等疾病或领域的主要运动形式;脑卒中、偏瘫、肥胖、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是疾病中的研究热点;传统运动康复临床领域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与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仍有较大的差距。(7)近15年来,传统运动康复临床研究经历了 2006~2010年(快速发展期);2011~2017年(平稳发展期)以及2018~2020年(逐渐深入期)3个发展阶段;现代运动康复临床研究经历了 2006~2012年(快速发展期);2013~2017年(平稳发展期)以及2018~2020年(快速发展期)3个发展阶段;(8)早期康复、家庭康复、围手术期康复、心脏康复、康复机器人、体医融合以及运动疗法对于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肌少症以及孤独症等疾病的研究可能是未来运动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应加强对中医传统运动处方理论的研究,能够精确量化运动剂量,“辩证施准方”,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2)传统运动康复临床研究应增加样本量,延长干预时间,设置长期随访,严格遵循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等原则,提升传统运动疗法的标准化研究水平;(3)传统运动康复研究应积极拥抱现代科学技术,增加传统运动疗法对疾病作用的现代机制研究投入,重视传统运动疗法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以科研带动临床的进步,从而提升研究层次与水平;(4)两大运动康复领域研究能力较强的个人、团体或机构,要增进跨机构、跨区域合作联系,充分发挥自己的辐射作用;充分调动医学院校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附属医院间在运动康复领域双向互动的积极性,完善横纵向交流机制,探索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在不同康复领域的转化与运用效果;(6)两大运动康复要加强各自领域内医院、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间的横向交流互动机制,围绕“体医融合“、“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主题,来增进合作交流,促进双方研究成果转化,实现研究成果共享;(7)加强传统运动康复与现代运动康复两大领域的合作交流,相互借鉴彼此技术、理念、经验,提升传统运动疗法在运动康复领域的影响力,满足现代人对于疾病康复多方面的、不同的需求,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运动康复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宫腔操作等因素的增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增多,薄型子宫内膜也越发常见。但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修复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观察麦粒灸“关元”、“子宫”穴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初步探讨麦粒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
目的:本课题拟研究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加减二仙汤联合芬吗通治疗的疗效,通过对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以及中医症候和妇科体征改善情况的比对观察加减二仙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用药,以期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从2020年05月至2021年01月在医院门诊治疗并且符合本研究课题入组标准的完整病例共计60人。以随机数字表为原则将所收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
目的:通过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总结其疗效优势,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拟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排除HSIL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临床监测观察过程中共有10例脱落,实际入组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干扰素栓剂阴道纳入,治疗组加用中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蜕膜化是胚胎植入的重要前提,也是子宫内膜为妊娠进行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充分的蜕膜化水平对胚胎顺利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是蜕膜化水平的标志蛋白。蜕膜化水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巨噬细胞M1/M2的极化水平就是影响因素之一。较多的M1型巨噬细胞会抑制内膜的蜕膜化,并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与之相反,较多的M2型巨噬细胞则有利于子宫内膜蜕膜化水平,同时
目的:本课题通过比较输卵管脓肿经B超穿刺后,予以中药加味败藤合剂辅助的治疗组和应用抗妇炎胶囊治疗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两组在预后情况方面,加味败藤合剂治疗能否获得更大的成效。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信息资料、WBC、NEUT、CRP、CA125、术后疼痛时间、妇科症状体征、中医整体症状的改善等情况评定疗效差异。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输卵管脓肿术后治疗用药,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本病
背景:先前的研究发现电针能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进而达到减肥效果,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以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依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去乙酰化对解偶联蛋白1(UCP1)等棕色化基因的调控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对针刺减肥的意义。通过本研究,将针刺减肥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推进到表观遗传学水平,为针刺减肥理论提供有力的佐证,为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耳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生存率以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用药物拮抗剂(阿托品、普萘洛尔)阻断受体(mAChRs、β-ARs)以及神经切断术(颈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等手段证明其不同的自主神经抗炎途径机制,探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自主神经机制
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瘀热方(YuReFang,YR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疗效、血清中D二聚体(D-Dim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1年2月入院的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前者予抗血小板、降脂、抗凝、降纤、神经保护等西医规范
制度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较为热门的制度发展研究方向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浙江为先,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杭州为代表,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纳税人,都对杭州市房产交易涉税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征税纳税双方在服务窗口受理业务的过程中,对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会持有不同的观点进而发生争议。如何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这个服务体系,将是今后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杭州市为例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火炮武器装备在作战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加强。轻量化是提高火炮机动性、平台适应性、作战人员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火炮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轻量化的主要思想出发,介绍了轻量化一般采用的方法。分析对比了材料轻量化通常使用的减重材料及应用场合;按照结构轻量化的设计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拓扑、形状和尺寸3种优化方法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多学科设计优化的设计理念,结合实践